滄口公園改造一新,一墻之隔的殘疾人陳女士有了“公園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
【網事如歌•青島故事】
一條10米長的坡道意味著什么?
對許多進出滄口公園西墻這道小門的游客來說,也許會對它視而不見。但是,對于家住在與公園一墻之隔的華泰社區的陳玉梅女士,這道斜坡,卻是她走進社會,融入生活,觀察花怎樣開、鳥兒怎樣唱、老人與孩子怎樣嬉戲的一道門。
沒有這條坡道,她只能“望園興嘆”,有了這條坡道,“整個滄口公園就像是我家的啦!”因為,她是一位只能靠輪椅出行的殘疾人。
5月27日,青島新聞網記者走進陳女士家,聽她講述了“一條小路的故事”。
公園西門進出口的臺階,成了陳女士進入公園的“攔路虎”
咫尺天涯的公園,5級臺階攔住了她
陳女士患小兒麻痹癥,從小就不能站立行走。在家里她用手,出了門靠輪椅,別看行動不便,她卻是個喜歡自然、喜歡運動、喜歡與人交往的人,她的個性簽名是:“用身體僅有的三分之一健康部分,活出精彩!”
這樣一位熱愛生活的大姐,去年選擇了與滄口公園為鄰。她家住在一樓,距離西墻這道偏門100來米。“整個公園就像我家的后花園!”她開心極了。
但是“后花園”有道“門檻”——5級臺階攔住了她。
每次去公園,老公把她推到門口,然后把她抱起來放在地上,把輪椅扛下5級臺階,再把她抱到輪椅上。要不,就得兩三個人抬。
去年7月,已有60年歷史的滄口公園迎來了第五次較大規模改造,看到老公園梳洗打扮,一天天靚起來了,景觀亭、水上長廊、應急停機坪、各種健身設施……陳玉梅看在眼里,癢在心里,沒事時咱不給政府添麻煩,現在正在整修,有工人也有物料,能不能給我家前這個小門,修一條殘疾人無障礙通道?
做夢也沒想到,打了電話第二天就開工了
陳玉梅乘著輪椅來到工地,找到一位現場工作人員反映了自己的情況。接待她的姑娘表示,自己做不了主,但一定把她的愿望向領導反眏上去。那是今年3月里的一天。
好姑娘言而有信!當天,工程負責人回了電話,說考慮陳女士的困難,減去一級臺階。
陳玉梅說,就算有一級臺階,她的輪椅也下不去啊。
對方解釋說,這幾級臺階下面就是公園的排水暗渠,按照工程要求不允許覆蓋。而如果局促在暗渠之前設計坡道,則坡度會太陡,輪椅下行會有安全隱患。
陳女士著急了,言語之間還與這位負責人爭執了幾句。不甘心的她撥打了青島市政務服務熱線12345,接線員告訴她,一周之內會給她回復。
沒用一周,她上午9點打的電話,10點多李滄區建管局一位姓于的負責人就打來了電話。陳玉梅再次講述了自己的情況,說了5分鐘,這位負責人說,下午去現場看看。
陳玉梅做夢也沒想到,第二天,這條殘疾人無障礙坡道就施工了!
修這條坡道大約用了一周,老公興沖沖地不斷向她報告工程進度:“專門給你一個人建的輪椅坡道!水泥干硬了,欄桿裝上了,可以通行了……你不去視察一下?”
她想給小道頒個 “最走心助殘工程獎”
陳玉梅當然想去看看。4月4日,她在微信中記下了這值得紀念的一天:她讓老公放開輪椅扶手,自己小心翼翼地抓著欄桿上了這條10米坡道,平穩,牢靠,手抓著鐵欄桿,上行下行控制自如。她一下子感覺到,繁花似錦的滄口公園是自己的了!
別看這條10米坡道,對于市政工程建設來說可以說是“舉手之勞”,但陳玉梅看著它就是親不夠,她很想給這條小道頒個“最走心助殘工程獎”,比她出入許多地方殘聯機關的輪椅坡道都貼心!
為什么這么說?聽她一一道來:
首先,此前公園改造工程負責人說,受排水暗渠的限制,坡道即使做了也會很陡。此話確是實情,但最后制定的改造方案令人叫絕,——坡道因勢利導,走了一個優美的孤形,既避開了完全覆蓋暗渠,又大大降低了坡度,贊!
其次,這條短短的坡道,安裝了三道扶手欄桿,你知道為什么嗎?最高的那一道,是給行走不便的拄拐老人使用的;中間的這一道,是給陳女士這樣乘輪椅的殘疾人使用的,高矮合適正趁手;下面那道呢?是防備小孩子在坡道上打鬧玩耍,不小心翻滾下去的,贊!
滄口公園的無障礙同行設施,讓更多行動不便的人受益
一條坡道,打開一個和諧關愛的隱秘花園
陳女士告訴青島新聞網,她很感謝在這條坡道上所有幫助了她的人。包括接待她的公園女員工、12345接線員、李滄區建管局的于先生、坡道的設計人員、施工人員……她只打了幾個電話,一個人也沒見到,一條“專門為她而修的坡道”就建好了。——就說那位神秘的設計人員,多么懂殘疾人的需求,多么用心貼心啊。
陳玉梅想對這些好心人說聲謝謝,她叫來青島新聞網記者,為她錄下一段視頻:
她告訴青島新聞網記者,6月份有個殘疾人運動會,她報名I00米輪椅比賽,現在已經開始了訓練。另外,她也要用自己的愛心行為,與社會上各種認識的、不認識的人的公益行為保持互動。
一條輪椅坡道,打開了陳女士通向公園、通向社會的門,也打開了這個城市和諧關愛的隱秘花園。 (王東升 于泓 馬栓柱)
滄口公園大滑梯承載了幾代人的深情記憶
改造一新的滄口公園,成為附近老人孩子的休閑樂園
完備的監控設施為公園提供安全保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