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新春走基層|頭碗水餃敬英烈

    2月1日,農歷大年初一。上午10點,92歲的“老支前”王克昌盛好第一碗水餃,按照當地習俗,他要端著水餃前去敬先烈。位于沂蒙革命老區的山東省臨沭縣曹莊鎮朱村,有一個沿襲70多年的年俗:大年初一第一碗水餃,要獻給犧牲的八路軍戰士。

    王克昌帶著村民,穿過紀念館墻門,朝西步行百余米來到朱村抗日戰斗紀念碑。王克昌和村民把水餃在桌子上擺放好,并將鮮花擺放在紀念碑座前。

    “今天是大年初一,這頭碗餃子,不敬天不敬地,就敬為救咱朱村犧牲的戰士們!”王克昌站在隊伍最前面,緩步走向擺放貢品的桌子,小心翼翼地夾起水餃?!案魑涣沂?,咱朱村的老少爺們兒,來給你們拜年了!”

    面朝朱村抗日戰斗紀念碑,大家神態凝重,敬獻英烈的隊伍有100多人。

    山東省臨沭縣朱村,每年大年初一,村民不約而同來到紀念碑前祭奠英烈?!邦^碗水餃敬英烈”的年俗已經沿襲了70多年。(臨沭縣融媒體中心 周瑞攝)

    朱村是遠近聞名的紅色“堡壘村”。1944年1月24日,正值農歷除夕,日偽軍掃蕩朱村。聽到槍聲,英雄的“鋼八連”立即趕來解救,與敵人激烈戰斗。血戰6個多小時后,朱村得救,24名年輕戰士永遠長眠在了朱村。第二天天剛亮,朱村人撈起第一碗水餃祭奠英烈。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70多年過去,頭碗水餃獻英烈的年俗雷打不動?!艾F在三鞠躬!”主持人王經臣脫下帽子,村民向英烈俯身鞠躬。

    山東省臨沭縣朱村,“老支前”王克昌代表村民向英烈敬水餃。(臨沭縣融媒體中心 周瑞攝)

    “從小時候起,奶奶就常說,八路軍戰士是為了俺朱村犧牲的,不能忘了共產黨的恩情?!蓖踅洺颊f,每次祭奠,都是歷史的重溫、紅色文化的傳承。

    73歲的王經臣是朱村抗日戰斗紀念館館長。他拒絕了孩子們帶他去城里養老的請求,留在村紀念館當起了義務講解員,一干就是10多年?!败姁勖?、民擁軍的情誼牢牢根植在一輩輩朱村人心中?!蓖踅洺颊f,要把軍民誼、魚水情傳遞給千千萬萬參觀者,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近幾年,臨沭縣實施紅色朱村改造提升項目,規劃建起紅色朱村旅游區。旅游區去年建成后,不少省內外游客專程前來參觀,在這里聽紅色故事,悟革命傳統,品特色文化。

    前不久,朱村又迎來駐村幫扶的臨沂市第五批第一書記。第一書記張允林想法多:朱村要繼續賡續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帶動當地紅色旅游發展。他爭取資金和設備,支持村莊自發成立的藝術團精心打造《沭河的歌聲》《餃子情》等紅色文化舞臺劇?!拔覀儸F在過上了好日子,未來的日子還將更紅火!”王經臣說。

    來源:新華社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