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新春走基層|大山里老張家的12道年夜菜

    1月31日,夜幕降臨的時候,“除夕”真正開始了,家家戶戶的年夜飯也開始陸續端上桌。對于沂源縣魯村鎮張家石溝村摘掉了“貧困帽”的張傳利來說,美味的年夜飯不僅洋溢著團圓的幸福,更蘊藏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當天一大早,73歲的張傳利,和76歲的老伴劉茂秀便開始忙活起來。在縣城工作的兒子一家四口,也回家過年。不一會兒,對聯和紅“?!睊焐蠅Γ闶巢杷當[上桌,全家開始準備年夜飯。

    腌好的瘦肉裹上面糊,放入燒熱的油鍋中,不一會兒,一個個金黃的炸肉就出鍋了。除了炸肉,還有肉丸、藕合、豆腐等,都要下鍋炸,這些被統稱為“炸貨”,是當地過年家家戶戶必做的。另一旁的爐灶上,雞肉正在鐵鍋內翻滾,鯉魚也已上了蒸鍋。張傳利不由自主地感嘆:“現在日子好了,這些東西平時也常吃?!?/p>

    除了肉菜,張傳利家的年夜飯桌上還有菠菜、芹菜等綠色蔬菜和草莓、橘子等水果?!艾F在農村人也追求健康了,只吃大魚大肉對身體不好,得多吃蔬菜?!睆垈骼f。

    “前幾天,扶貧干部給俺送來了二十斤面粉和一個炒鍋?!睆垈骼層浾呖蠢习閮河妹娣圩鰲椈x饃,這是他們家除夕準備的美食,寓意著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張家石溝村曾是省級貧困村,以種植玉米、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為主,因地處山區,土地不能成方連片,效益一直不高。這幾年在黨委政府的持續幫扶下,小村面貌發生巨變,村民日子紅火起來。

    天色漸晚,忙活了一天的年夜飯終于開吃。方桌上,整整十二道菜。其中,一道拔絲地瓜,成了孩子們最歡迎的菜。這是地地道道的本土菜,但因為制作起來稍復雜,平時不常做??粗⒆觽兂缘瞄_心,張傳利說起,做拔絲地瓜用的蜜薯,是自家種植的,也是這兩年張傳利等脫貧戶致富的“法寶”。

    “俺今年種了一畝多地,一畝能出5000多斤。收獲時,有人到地頭上來收,每斤賣到1.5-2元!”張傳利笑得合不攏嘴。他說,技術的發展讓種地變得越來越省事兒,他雖然年紀大,還跟老伴兒種了幾畝地。耕地有旋耕犁,鋤草有割草機,運輸有電動三輪車。比起幾十年前全靠肩挑手扛,張傳利感嘆:“下力少了,收入多了!”

    種植蜜薯成了張家石溝村村民的增收產業。村黨支部書記翟慎福說,2018年開始,在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的帶動下,全村開始種植蜜薯,手把手地幫助和指導村民起壟栽苗、施肥管護,并嘗試推廣使用優質全生物降解膜新技術。因為土質適宜,老百姓種出的蜜薯肉質細膩,軟糯香甜,很受市場歡迎。這也鼓起村民的增收信心,不斷擴大蜜薯種植規模。2021年,通過種植蜜薯,戶均增收2000余元。

    張傳利向記者說起他與老伴一年的收入:孝善養老金子女繳納和政府補貼5500元,養老保險4200多元,村里引進的光伏發電項目分紅805元,這幾項加起來就已經過萬元。

    雖是古稀之年,張傳利滿是干勁。2021年兩件事讓他心頭美滋滋的,一是孫子高考考上了大學,二是村里建起了民生服務綜合體,衛生室、便民超市、澡堂等一應俱全,生活更方便啦。2022年,張傳利還要繼續種蜜薯,去年栽上的幾棵櫻桃樹也要結果了。“這日子越過越有滋味,越過越有盼頭!”

    歡聲笑語中,一家人共同舉杯,既是辭舊,更是迎新。(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于新悅 報道)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