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衛生健康工作會議27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扎實開展老年健康服務工作,完善積極生育支持措施,全面加強“一老一小”服務供給,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全面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深化中西醫臨床協同攻關。
更多閱讀:
江蘇省兩會正在南京舉行。省政協委員、省民政廳副廳長戚錫生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聚焦民生關切,回應民生訴求,將民政領域的8項工作納入民生實事項目,既關愛困難群眾,又關心‘一老一小’,既關注特殊對象需求,也著眼基本公共服務提檔升級,充分彰顯了省委、省政府真摯深厚的為民情懷。”
解決好“一老”和“一小”的問題,都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今年省政府民生實事中專列一類,提出了多個項目,其中民政部門涉及4項。
戚錫生介紹,在為老服務方面,一是在連續兩年為6.46萬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的基礎上,今年再為3萬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我們民政部門將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養老服務需求、居住環境特點和適老化需求評估結果,按照“一戶一案一檔”的原則,選擇最適合、最迫切的項目進行改造,確保改造工程真正呼應老年人實際需求,不斷增強老人居家養老的便利性、舒適度、幸福感。
二是加強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培訓養老護理員5萬人次。我們將探索“學歷教育+職業培訓+繼續教育+實習實訓”四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加強養老護理員就業技能培訓,開發全面系統、簡便可行的養老服務培訓課程,做好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推動全省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規模與服務需求相匹配,從業人員能力與職業體系建設相匹配,從業人員貢獻與激勵褒揚措施相匹配。
三是聚焦農村養老服務的短板,今年要在去年改造提升100個標準化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再改造提升110個標準化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主要是推動鄉鎮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轉型升級,通過改造提升照護型床位、開辟失能老年人照護單元,拓展居家上門服務、老年人能力評估、康復護理、職業培訓等功能。我們將統一建設標準,明確功能定位,有力有序推進項目建設,讓農村老年人能養老不離鄉,共享養老服務發展成果。
在為小服務方面,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在鄉鎮街道打造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平臺,今年將建設120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關愛之家),既處理未成年人保護事務性工作,同時也為困境留守兒童等提供關愛服務。下一步,我們將細化任務分解,將120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科學合理布局到各縣(市、區),制定統一的建設和運營標準,督促各地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同時引入專業的兒童類社會組織和社工參與運營,就近就便為有需求的未成年人及家庭服務。(李南丹)
劉成坤在《經濟問題探索》2021年第12期《中國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的時空演變趨勢及影響因素研究》一文中指出,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還遠低于城市的情況下,其人口老齡化水平卻高于城鎮,即農村老年人口在農村總人口中所占比例高于城鎮。我國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地區均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且農村地區人口老齡化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城鎮地區。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具有顯著的區域異質性,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程度由大到小分別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存在顯著的空間相關性,城鎮化水平會對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產生顯著的推動作用,工業化進程會對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產生顯著的阻礙作用,經濟飽和度和醫療衛生水平會對人口老齡化城鄉倒置產生顯著的空間溢出效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