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大數據局獲悉,2021年以來,青島以“在數字青島建設上創一流”為目標定位,深入推動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改革。數字城市建設獲評2021城市數字化轉型百強榜第6名,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建設位居全國第5名,政府數據開放水平位居全國開放數林標桿城市第2名,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和軌道交通裝備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獲批設立,“千兆城市”成功創建。
高起點推動建設全國一流的數字政府
基礎支撐體系更完善。形成以“一個云腦”為核心,“一朵云”“一張網”“一個數據底座”為支撐的數字政府底座支撐體系,接入41個單位的121個業務系統、219個場景,匯聚基礎數據20余億條、電子證照數據3700余萬條、視頻監控資源20萬路,用數字化手段打破城市治理“條塊分割”“數據孤島”,為“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改革提供基礎支撐。
“一網通辦”改革更高效。圍繞企業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需求,加大流程再造、系統重塑。除經批準事項外的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100%,58個跨省業務事項、298個省內業務事項實現市內辦理,1662項政務服務主題實現“一事全辦”,7900余項服務實現“掌上辦”,數量位居全省首位。
“一網統管”改革更深入。圍繞滿足以網絡化運行、海量化參與、社會化協同為特征的社會治理需求,加大數據匯聚、協同聯動,構建“平戰結合”的一體化城市管理體系。建成“社會治理一張網”,日均受理各類服務管理事項9000余件,日辦結率達88%;建成“城市管理一張網”,城管案件流轉時間由30分鐘縮短至1-2分鐘,日均流轉處置問題14000余件,處置率保持在99%以上;建成“應急管理一張網”,已接入國家、省、市部門30余個系統場景,匯聚20個部門12萬路視頻信號。
“一碼通城”應用更廣泛。用一個“青島健康碼”打通各種“碼”的壁壘,解決市民手機刷碼過多過濫問題,在政務服務、交通出行等8大領域推動“多碼”向“一碼”轉變,實現身份認證、便捷支付等30個具體應用場景的“二維碼”與“青島健康碼”的多碼融合、互認互通。
高標準構建構筑全民暢享的數字社會
學有所育更高效。圍繞解決義務教育招生報名過程中材料造假、繁瑣等問題,建成“義務教育入學一件事”,整合接入9個部門14項基礎數據,實現入學報名“零證明”“零跑腿”;建成“全市一個教育平臺”,用戶數量達80余萬,整合5級60余款教育信息系統,接入1.6萬余臺校園視頻監控,建設70余項教育數據應用,為全市師生、管理者和市民提供“一站服務”,數字校園建設覆蓋率達100%。
病有所醫更便捷。圍繞解決群眾看病報銷排隊等待問題,推動分時段預約掛號、全過程數據查詢、全流程主動提醒、多渠道便捷支付,基本建成“就醫付費一件事”“醫療費用報銷一件事”。匯聚10個區(市)平臺、101家醫院、15.03億條電子病歷數據、1.69億條健康檔案數據,建成45家互聯網醫院,電子健康卡普及率99%,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動態使用率75.2%,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預約診療率基本達到80%,預約掛號和預約檢查時段三級醫院分別精確到20分鐘、30分鐘,二級醫院分別精確到30分鐘、40分鐘。
行有所通更便利。圍繞市民高效停車、群眾暢通出行需求,推動智慧停車、智慧交通建設?!爸腔弁\嚒睂崿F停車設施聯網,累計在網泊位近10萬個。開展ETC智慧停車建設,31個停車場、4.6萬余個泊位實現“無感出入”;“智慧交通”實現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全市1000余處路口部署智能化信號設備,市區整體路網平均速度提高9.7%、通行時間縮短25%。
老有所養更貼心。圍繞社保待遇領取資格認證“零打擾”“應認盡認”需求,建立社保待遇領取資格大數據“無感知、零打擾”認證服務體系。“智慧養老”為全市209萬待遇領取人員實現“無感”認證,養老保險待遇資格無感認證通過率達94.5%;推動282家養老機構、113家鎮街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和583處社區服務站點統一納入青島養老服務地圖,最大程度為老年人提供貼心服務。
住有所居更安心。圍繞市民群眾高質量社區生活需求,堅持新建小區按照智慧社區標準建設、老舊小區參照智慧社區標準改造的原則,大力推動智慧社區建設。建成72個智慧社區、智慧街區示范點,31個社區入選省級智慧社區支持建設范圍,入選數量居全省第一;完成全市11134個智慧安防小區(村莊)建設,建成率達100%。
高質量推動數字經濟與產業深度融合
數據要素賦能更完善。圍繞探索政務數據市場化配置新途徑,創建市政務數據中臺。18家入駐金融機構利用政務數據進行貸前審查、貸中放款和貸后跟蹤,累計放貸總額約237億元,惠及企業近6.2萬家;助力實現惠企資金“免申即享”,累計兌現資金超4億元,惠及企業近千家;建設完善線上“數字實驗室”,已于44家企業對接,國信科技、翼方健數等8家企業入駐。
數字產業化規模更壯大。高標準建設中國軟件特色名城,支持海爾、海信等龍頭企業實施倍增工程,連續入選中國軟件百強;3個項目入選國家新型信息消費示范、3個項目入選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8家園區入選省級數字經濟園區;人工智能產業生態不斷完善,創新奇智、以薩科技、極視角等人工智能頭部企業總部落戶青島。
產業數字化動能更強勁。圍繞工業、農業和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利用數字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和培育壯大新動能。工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兩化融合發展指數93.4,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88.1%,企業上云數量3萬家,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305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26個;農業數字化轉型方面,智慧農業應用基地數量78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9.1%,智能化牧場5家,益農信息社5382個;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方面,行業(產品)垂直電商平臺12家,電商綜合服務平臺5家,網絡零售額達1700億元,農產品網絡零售額80億元。
高規格打造國內一流的新型基礎設施示范城市
通信傳輸更高速。獲批設立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推動Handle標識解析全球根節點(青島)項目落地。入選全國首批“千兆城市”,千兆城市七項指標已率先全部達標。建成開通5G基站2萬余個,開通數量居全省第一。10G-PON及以上端口數7.4萬個,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100%,200M以上固定寬帶用戶占77.9%。
算力規模更強大。圍繞國家一體化綠色數據中心建設,開工建設一批大型數據中心項目。電信青島云基地(在建)是中國電信集團全國三大云計算基地之一,移動數據中心(在建)是北方沿海最大的數據中心,聯通數據中心(在建)是全省標準最高、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建成商業大型數據中心12個,標準機柜2.7萬個,7個數據中心納入省級大中型數據中心試點,11個數據中心納入省級邊緣數據中心試點,試點數量居全省第一。
傳統設施更智能。圍繞推進交通、水利、市政等領域傳統基礎設施升級,構建泛在連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融合基礎設施體系。完成重點交通區域5G基站建設58個,基本實現市內交通樞紐5G全覆蓋;建成雨量采集180處、水庫水位采集23處,大中型、小型水庫視頻監控分別建設23處和489處、道路積水點監控101處;安裝燃氣遠傳物聯表72萬余塊、管網末端安裝壓力遙測站點660處、泄漏報警站點722處,實現城市生命線工程的實時監測。
“下一步,青島將繼續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持續打造更高水平數字青島、智慧城市。”市大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