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2021年度“感動青島”道德模范揭曉 平凡故事書寫大愛青島

    道德引領文明,文明推動進步。2021年度“感動青島”道德模范頒獎典禮在青島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播出,揭曉2021年度“感動青島”道德模范,11名個人和1個群體獲表彰。當一個個平凡人物的感人事跡再度回放時,寒冬仿佛多了些許溫暖,為這個時代寫下了生動的注腳。

    按照從嚴把關、優中選優原則,經過嚴格規范的評選程序,市南區金門路街道仙游路社區居民王菊秀、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汪東風、膠州市鋪集鎮盛家莊村村民趙漢語、即墨區環秀街道林家土橋頭村黨支部書記林峰初、大快(青島)大數據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仁江、青島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同三高速公路大隊二中隊中隊長李涌、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丁叁叁、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海岸帶地質室研究員葉思源、海軍92664部隊44分隊士官長潘文永、青島市市立醫院副院長劉學東、膠州市膠西街道勝利莊村村民王奕驍榮獲2021年度“感動青島”道德模范稱號,“問政青島”團隊榮獲2021年度“感動青島”道德模范群體獎。萬玲、李培、陳運時、左磊、穆太水、葛言亮、高玉瑞、王帥、崔西武、邢海英、李曉鵬、趙正旭、馬菁、周玉江、林先鋒、石恩學、陳瑞平、賈世瑞、范翠婷獲2021年度“感動青島”道德模范提名獎,青島地鐵赴豫搶險馳援隊獲2021年度“感動青島”道德模范群體提名獎。

    他們當中,有捐助貧困學子的“最美大姨”,有一生立德樹人、半生扶貧攻堅的大學教授,有不惜犧牲性命舍己救人的普通村民,有“救火英雄”的支部書記,有為12位犧牲戰友父母連續多年盡孝的“好兒子”,有英勇犧牲、助人為樂的好警察,有研究高速列車的技術帶頭人,有視科研為生命的科學家,有“以島為家,以苦為榮”的海軍官長,有青島市新冠肺炎醫療專家,有失去親人仍然用堅實的肩膀撐起一個家的15歲少年……這些來自我們身邊的平凡英雄,正在用不平凡的生命照亮前行的道路。他們用無私傳遞大愛,成為眾生相中的一束溫暖光芒。

    據介紹,所有獲得2021年度“感動青島”道德模范以及提名獎的個人和團隊事跡,都將被存入市檔案館,成為這座城市的永久記憶。

    人物事跡

    【助人為樂】王菊秀, 1947年生,市南區金門路街道仙游路社區居民。王菊秀曾因捐出退休金助人、為流浪漢送飯而打動無數人,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最美大姨”。十幾年來,她先后捐助過青島、臨沂、貴州、云南、四川、西藏等地的貧困學子、殘疾病人、特困家庭等,捐款數額達10萬余元。近年來,因為樂于助人、家庭和睦,王菊秀先后獲得“全國十佳最美家鄉人”“青島市最美家庭”“青島市十佳最美老人”等榮譽。

    【助人為樂】汪東風, 1956年生,中共黨員,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一生立德樹人,半生扶貧攻堅。他是全國“萬人計劃”教學名師、首批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領銜者和首批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40年來始終如一傾心課堂教學、潛心課程建設、專心專業發展和改革,取得了多項教學成果。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多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授權發明專利9項,共指導國內外博士及碩士研究生89名。2020年,教育部確定中國海洋大學定點幫扶云南省綠春縣,已年過六旬的他主動請纓,毅然接下了茶葉技術扶貧任務,從青島奔波萬里六下云南,又一次開啟了走村串戶田間地頭的扶貧之路。經共同努力,綠春高端茶項目已經逐漸成熟,富含茶多糖系列餅茶、高香白茶年均產能預計達200噸,年均產值最高可達4400萬元。

    【見義勇為】趙漢語, 2002年生,生前系膠州市鋪集鎮盛家莊村村民。2021年9月21日,正值萬家團圓的中秋節,膠州市鋪集鎮盛家莊村東的膠河里,上演了一幕舍己救人的悲壯樂章。一名初中生劉強(化名)不慎落水,正在旁邊釣魚的趙漢語來不及多想,立刻跳入河中救人。關鍵時刻,趙漢語的父親趙桂山及其他村民也趕到現場,眾人下水合力將已經沉入水底的劉強拖救上岸。但因現場水流湍急,水域情況復雜,趙漢語被密布的水草絆纏溺亡,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趙漢語勇救落水少年的悲壯事跡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9月29日,膠州市委政法委、膠州市見義勇為協會聯合發文,授予趙漢語“膠州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

    【見義勇為】林峰初, 1966年生,中共黨員,即墨區環秀街道林家土橋頭村黨支部書記。2019年4月2日,環秀街道石棚村村頭一個餐館里冒起滾滾濃煙,屋子里還時不時傳出孩子的哭聲。此時,正在執行民兵巡邏任務的林峰初遠遠望見了那股黑煙,于是一路向冒煙的方向跑去。剛到門口,就聽見噼里啪啦的玻璃爆碎聲,屋子里冒出滾滾濃煙。林峰初迅速找到一條毛巾打濕后捂著口鼻沖進了院子里,隨后抱著兩個孩子沖了出來。他把孩子交給外面的村民后,又一頭沖進了火場,這次,他把一位70多歲的老人背了出來。救人過程中,林峰初發現屋里還有一個小型煤氣罐,怕引起煤氣罐爆炸,他再次沖進火海,把煤氣罐拖了出來。119救援到達后,他又協助消防員繼續參與滅火,疏散周圍村民,待火情控制后,才默默地離開了現場。

    【誠實守信】王仁江,1961年生,中共黨員,大快(青島)大數據有限公司董事長。36年來,為履行戰場上的“生死盟約”,王仁江毅然承擔著照顧12位犧牲戰友父母的責任,替犧牲戰友盡孝。王仁江服役時立下過赫赫戰功,在戰場上是英勇無畏的連長,帶領著戰友們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冒著槍林彈雨,拼殺在高地攻堅戰;退役后他創辦數據技術公司,一面為基礎大數據業務努力奉獻,一面積極吸納復轉退伍軍人回饋社會。除此之外,他還有另一個身份,便是12位犧牲戰友父母的“好兒子”。退役后,為犧牲戰友父母每月寄款,從無間斷。每當一位烈士的父母去世,王仁江都會像親生兒子一樣,盡心盡孝,他還經常探望傷殘戰友和烈屬,并捐款30余萬元。

    【敬業奉獻】李涌, 1966年生,中共黨員,生前系青島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同三高速公路大隊二中隊中隊長。十九年從軍、十六年從警,李涌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曾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被評為山東省先進工作者、全省政法系統先進工作者、青島市勞動模范等。他首創了“溫馨提示”交通指揮手勢,總結出“三勤兩要三提前”工作方法,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他自學動畫制作應用于交通安全宣教,開通“交警李涌”微博,為傳播交通文明貢獻了智慧和力量。為了給群眾指路導向,他用壞了11份地圖,11次不顧安危幫助群眾撲滅自燃車輛,33次護送載有危重病人的車輛快速到達醫院,經常幫助群眾處置車輛拋錨等突發情況。2021年10月3日凌晨,李涌同志在對一起涉嫌酒駕人員的執法過程中,不幸英勇犧牲。

    【敬業奉獻】丁叁叁, 1967年生,中共黨員,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他長期從事高速列車的研發工作,是高速列車資深技術專家和技術帶頭人,先后參與或主持了“和諧號”“復興號”高速動車組、城際動車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等系列產品研制,主持建成了復合材料、列車碰撞被動安全等專業能力,成功攻克高速列車多項關鍵技術,為高速列車技術創新和“金名片”打造作出了突出貢獻。時速200公里城際動車組研制成為國內首列城際動車組,填補了國內在城際軌道交通移動裝備領域空白,“復興號”動車組實現高速動車組簡統化及互聯互通,完善中國高速動車組標準體系,各項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國家高鐵“走出去”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主持搭建中國高鐵被動安全防護技術研發體系,建立被動安全性能評估驗證能力,實現世界上最高速度車輛級碰撞研究,由此開發的一體化吸能系統實現我國高速列車被動安全技術工程化從“0”到“1”的突破。

    【敬業奉獻】葉思源, 1963年生,中共黨員,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海岸帶地質室研究員、海洋地質發展戰略委員會委員,是一位視科研為生命的科學家。她致力于濱海濕地生態地質與生物地球化學調查研究,精準把握國際和國內生態文明建設科學前沿,與國際先進團隊建立了長期合作網絡,建立了國內唯一的全球濱海濕地生態功能監測網,開辟了濕地研究新領域,在濕地地質演化,濕地修復與資源利用等方向取得開創性成果。她首次提出淺海濕地過濾功能形成機制、碳循環模式,在國內首創并主導濱海濕地科研項目,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系統科學研究作出了杰出貢獻。她主導創建了濕地地質學理論體系,并先后主持國家科技部重點專項、自然科學基金、國土部行業科研專項等10余項重大項目,先后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60余篇,其中40余篇發表于國際SCI(EI)刊源期刊。

    【敬業奉獻】潘文永,1976年生,中共黨員,海軍92664部隊44分隊士官長。24年來,潘文永將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全部留在了海島之上,書寫著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誠,其先進事跡先后3次被央視報道,詮釋了“以島為家,以苦為榮,團結拼搏,無私奉獻”的朝連島精神。他先后牽頭參與編寫4部主戰裝備操縱使用、維修排故等書籍手冊10余本,撰寫《某型裝備判刑研究》等戰法論文8篇,為該站高標準完成戰備工作夯實了基礎。他帶領戰士鉆方艙、爬天線、啃書本、研戰法,所帶分隊(班)6年內4次榮立集體三等功,所帶戰士多人因任務完成出色榮立個人三等功,先后為該站維修安裝各類電器電路近1000件,牽頭完成了全站空調安裝、營房線路鋪設等急難任務,為部隊節約經費13萬元。

    【敬業奉獻】劉學東, 1969年生,中共黨員,青島市市立醫院副院長。從非典到甲流再到新冠肺炎疫情,劉學東多次作出突出貢獻。自2020年以來,作為青島市新冠肺炎醫療專家組呼吸組組長,她會診并參與救治了青島市近60%的本土確診病例、近50%的輸入病例,在院內帶領團隊面對面會診582人次,主持救治7例輕型至危重型新冠患者。近年來,她先后獲評山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優秀醫師、青島拔尖人才、青島市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

    【孝老愛親】王奕驍, 2000年生,膠州市膠西街道勝利莊村村民。2015年,王奕驍的母親癱瘓在床,年僅15歲的王奕驍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媽媽。為了緩解母親的疼痛,王奕驍每次放學后都會先給母親進行身體按摩,一天不落,想盡辦法逗母親開心。3年后,母親不幸撒手人寰,同年,父親又被確診為食道癌。為了照顧父親,高中畢業后王奕驍放棄繼續求學的機會,在附近飯店、洗車店打工補貼家用。除了照顧父親,王奕驍還要照顧自己91歲高齡的奶奶。奶奶患有嚴重的腦萎縮,吃飯、大小便都離不開人。給父親做好飯后,王奕驍總是先把熱乎的飯菜送到奶奶身邊,毫無怨言地先為奶奶擦洗身子、換洗衣服,最后再哄著奶奶把飯吃完,自己卻往往來不及吃飯。經歷了失去親人痛苦的她,現在倍加珍惜和父親、奶奶在一起的時間,她也將繼續用自己堅實的肩膀撐起這個家。

    【敬業奉獻】“問政青島”團隊,于2020年6月組建,現有主創團隊18人、協同配合團隊近百人,截至目前已推出31期節目。問作風、問擔當、問落實、問突破……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2020年7月,青島市廣播電視臺融媒體直播問政節目《問政青島》正式開播。31期節目,10區市問政全覆蓋、11個市直部門參與,“一把手”直面問題、現場直播,網絡觀看量超過1344萬人次,直接推動500多個熱點難點問題得以解決或加速解決。

    今年7月,《問政青島》正式推出“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專題問政,聚焦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一大批問題得到解決,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扎實推動創建工作不斷取得實效。

    2021年初,《問政青島》被寫入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市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9月,新華社發文對青島以輿論監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予以肯定,稱“問政既是青島倒逼落實、深化改革的沖擊鉆,也是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度的助推器”。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