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19.95萬億元新增貸款投向了哪里?——解讀2021年我國主要金融數據

    新華網北京1月21日電 題:19.95萬億元新增貸款投向了哪里?——解讀2021年我國主要金融數據

    央行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9.95萬億元,同比多增3150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2.02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1.35萬億元,增速為10.3%。

    這是2021年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交出的一份答卷。持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優化信貸結構 更多信貸資源投向制造業和中小微企業

    “2021年全年企業貸款利率為4.61%,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為改革開放40多年來最低水平?!敝袊嗣胥y行副行長劉國強在1月18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說。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小微企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不斷調整信貸投向,引導金融機構將更多信貸資源投向制造業和小微企業。

    圖為重慶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使用智能化焊接機器人進行焊接作業。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2000萬元信貸支持很快審批到位。”提起貸款壓力,聚焦高端測控裝備研發設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珠海精實測控負責人說,融資難題成為企業做大做強的瓶頸,“科技企業輕資產、缺抵押,申請銀行貸款不容易?!?/p>

    疫情之下,居家學習辦公的需求使電子產品行業得到拉升,作為供應鏈上游企業,精實測控急需資金擴大產能。了解企業資金需求后,建行珠海分行創新以專利權質押作為補充擔保,為該公司提供期限1年的2000萬元信貸支持。

    “我們累計有超過300件知識產權。本以為只能申請小企業貸款,多虧了銀行這兩年的產品創新,原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可以成為輕資產高科技型企業融資的手段。”精實測控負責人感慨地說。

    “圍繞‘專精特新’企業需求,我們創新金融服務方案。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知識產權在金融領域的‘信用化’,解決中小科技企業‘評價難、融資難’的痛點。針對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這一重要客群,建行貸款余額為8000億元,有貸戶超過4萬戶。”建設銀行行長王江說。

    2021年我國信貸結構持續優化。數據顯示,2021年12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1.8%,有利于經濟恢復和穩定企業信心。

    “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保持快速增長,工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提升較多,基礎設施業中長期貸款平穩較快增長。”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說,2022年,在金融政策支持下,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將繼續獲得資源傾斜。

    創新政策工具 提升貨幣政策精準性直達性

    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在加大信貸投放量的同時,還需提升貨幣政策的精準性直達性,將更多信貸資源配置到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關鍵環節。

    對此,央行加大了結構性貨幣政策精準滴灌的作用,推出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貸款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

    圖為一名銀行工作人員在點鈔。新華社發

    初冬時節,江西吉安市遂川縣五斗江鎮的青豐林場里,林場工人們正在采摘黃精藥材。

    與林木打了近20年交道的遂川縣五斗江鎮青豐林場負責人廖石民介紹說,“山林投資回報慢,長達數十年才有收益,交通銀行的20萬貸款真是‘及時雨’。資金難題解決了,我們發展‘林下經濟’種植中藥材更有底氣。”

    針對小型農業經營主體“金額小、期限短、頻率高”的需求特點,交行江西分行推出金融信貸產品“林農貸”,不僅擔保時無需抵、質押物,還降低了利率。

    專家表示,新工具讓貨幣政策直達實體經濟與基層民生,能降低政策阻滯和傳導成本,有效激活微觀市場主體活力,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

    不搞大水漫灌、實現精準滴灌,各項政策的引導效果已落地顯現。截至2021年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7.3%,普惠小微授信戶數超過4400萬戶。

    金融血脈相通,實體經濟才能枝繁葉茂。2021年我國不斷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兩次全面降準落地共釋放長期資金約2.2萬億元,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兩項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的專項工具落地,引導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降5個基點……

    截至2021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9%,好于預期。記者注意到,自2021年4月以來,M2增速均低于9%,12月末再次回升至9%。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說,一方面央行2021年12月15日實施全面降準,有助于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同時財政支出也在加快,使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有助于金融體系進一步地加大對于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今年開年,人民銀行繼續加大流動性投放力度,強化跨周期調節。1月17日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和7天期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均下降了10個基點。

    “此次中期借貸便利和公開市場操作中標利率下降,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通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傳導降低企業貸款利率,促進債券利率下行,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有助于激發市場主體融資需求,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穩定性。”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說。

    保持房貸穩定 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

    房地產貸款“穩剛需”的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顯現。近期房地產銷售、購地、融資等行為已逐步回歸常態,市場預期穩步改善。

    央行數據顯示,2021年末,全國房地產貸款余額52.2萬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四季度房地產貸款新增7734億元,同比多增2020億元,較三季度多增1578億元。

    圖為吉林省長春市生態大街附近的一處在建樓盤。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中國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進一步得到滿足,個人住房貸款中90%以上用于支持首套房。全年住戶貸款增加7.92萬億元。

    專家表示,合理、適度的房地產貸款增速,對于國民經濟增長具有推動作用。一方面,房地產業規模大、鏈條長、涉及面廣、關乎眾多就業。另一方面,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1100萬以上,帶來大量新增住房需求。

    “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穩妥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比嗣胥y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說。

    近年來,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的力度不斷加大。截至2021年11月末,投向住房租賃市場的貸款增速接近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的5倍。

    “截至2021年11月末,建行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已覆蓋全國96%的地級和以上行政區域,發放公司住房租賃貸款785.98億元,依托建信住房子公司打造長租社區約200個,盤活社會閑置房源約12.6萬套/間?!蓖踅f。

    在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背景下,金融宏觀調控將聚焦經濟運行中的關鍵領域、薄弱環節,精準發力。在人民銀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下,銀行信貸將加速流向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護航中國經濟穩健前行。

    來源:新華社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