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編制了《青島市“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出青島將根據國家和山東省海洋經濟發展部署安排,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著力加強海洋科技創新,優化海洋產業結構,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深化海洋經濟對外開放合作,進一步強化海洋功能和特色,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力爭到2025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影響力顯著提升,到2035年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進世界城市體系前列,為建設海洋強國、海洋強省作出更大貢獻。
《規劃》明確了海洋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逐步完善、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大幅增強、海洋經濟開放合作再上新臺階、海洋可持續發展潛力持續提高和居民來自海洋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等六個方面的發展目標,提出了11項主要指標,涵蓋經濟、產業、科技、開放、生態、民生6個方面,其中預期性指標5個、指導性指標4個、約束性指標2個。
在堅持陸海統籌協調發展方面,突出以海帶陸、以陸促海,形成“雙核引領、灣區聯動、集聚發展、區域協同”發展布局。強化西海岸新區、藍谷核心區的“雙核”引領,促進膠州灣東岸、膠州灣西岸、膠州灣北岸、嶗山灣-鰲山灣西岸等灣區聯動,強化重點海洋產業園區建設、推動海洋產業集聚發展,推進膠東經濟圈海洋經濟一體化發展。
在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方面,按照“3+X”的思路,重點發展海工裝備制造、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其它潛力產業,發揮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國船舶集團海洋裝備研究院、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等平臺作用,建立健全“企業+研究院”前端、中端、后端對接機制,推進一批支撐作用強的重點項目建設,提高深遠海開發技術研發和裝備集成建造水平,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港口方面,加快港口資源整合,實現由目的地港向樞紐港、由物流港向貿易港“兩大轉型”。推進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加快建設中日韓跨境電商零售交易分撥中心、上合組織國家地方特色商品進口體驗交易中心,打造沿黃流域、上合組織國家面向亞太市場的出海口。
在強化海洋科技創新引領方面,加快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依托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國際院士港等,實施海洋關鍵領域科技攻關,完善海洋科技成果交易轉化、海洋高技術產業示范等機制。推動部、省、市共建國家深海基因庫、國家深海大數據中心、國家深海標本樣品館,形成深海資源全鏈條服務支撐能力。支持中國海洋大學加快建設特色顯著的世界一流大學,培育海洋拔尖創新人才。
在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方面,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積極參與海洋命運共同體和藍色伙伴關系建設,搭建海洋領域國際合作交流平臺,拓展海洋運輸和貿易往來,建設海洋命運共同體先行示范區。
在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推進海洋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海洋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海洋防災減災能力,不斷優化沿海人居環境和景觀。加強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升海洋生態系統碳匯增量,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錨定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總體戰略定位和發展方向,青島將充分發揮海洋綜合優勢,將“十四五”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速發展目標設定在7%左右,海洋經濟規模繼續走在全國、全省的前列,勇擔經略海洋先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