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央行主動降溫升值預期意在防患未然

    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日前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2022年,人民幣匯率面臨“四差變化”帶來的貶值壓力,企業特別是進口企業、借用外債企業要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有效對沖匯率風險,謹防匯率貶值帶來損失。金融機構要積極為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服務,降低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成本。

    “四差”分別是指本外幣利差縮小、經濟增長差變化、對外貿易差縮小,以及風險預期差逆轉。提示四個方面的潛在風險,表達了央行對過去一段時間人民幣快速升值的高度關注。

    本幣升值通常是國際資本看好一國資產價值的信號,但快速升值往往導致資產泡沫,誘發熱錢大規模進出,容易引發金融風險。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美元指數升值6.7%,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2.55%,此外,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年末收于102.5,全年升幅8%,充分說明人民幣相對一攬子貨幣總體升值,內生性升值動力充足。人民幣匯率走勢強勁,主要反映我國政策穩增長預期、逆周期調控空間大,全球資本對中國前景信心足。但需要注意的是,中美兩大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周期出現了明顯背離。美聯儲開始縮減購債規模,并不斷釋放加息信號,這會影響資本跨境流動。

    1月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去年12月通脹率達到40年高點。市場分析認為,美國高通脹環境主要受供應鏈中斷、勞動力短缺、大規模財政支出政策以及超寬松貨幣政策推動,受疫情影響,美國通脹水平短期難以回落至美聯儲設定的2%的目標,美聯儲更快加息的預期增強。

    目前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2022年將加息3次,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市場價格顯示美聯儲3月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接近60%。從歷史規律看,在美元加息周期,全球資本往往從新興市場撤出,并沖擊新興市場國家的樓市、股市。

    展望今年,美元走強的推動因素較多。除了加息預期,美國國會通過大規模基建法案,提高債務上限取得進展,這些都將在2022年推動美國經濟相對其它經濟體走強。在全球經濟體普遍受到新冠肺炎新一輪沖擊背景下,美元或受到加息和經濟回升的雙重推動,反而成了避險資產。去年四季度美元指數連續上漲,并越過96關口,創2020年7月以來最高值,帶動其他發達經濟體貨幣和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貶值。

    此外,還需要注意金融市場的波動風險。美國三大股指2021年均報大漲,道指、標普500、納斯達克年漲幅達到19%、27%和21%,并數十次創下歷史新高。部分大宗商品價格2021年漲幅驚人,布倫特原油價格漲幅達到50%。美國房地產價格也出現大漲,全美新建住房銷售價中位數史上首次突破40萬美元,同比上漲約20%。種種跡象表明,依賴美元泛濫推動的資產價格全面上漲泡沫化跡象明顯。當資產過高估值遭遇美元加息,泡沫往往會被擊穿,從而引發跨境資本拋售新興市場資產。

    在去年12月初,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創下三年半新高,央行果斷出手,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這個整個工具已經沉寂14年,此番重啟耐人尋味。聯系到《金融時報》的重磅文章,今年全球金融市場由美元引發,牽一發動全身的波動值得警惕。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冬明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