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島西海岸新區公共藝術方案國際征集活動頒獎典禮首先回顧了活動的征集、評審過程,并公布了獲獎名單,南澳大學客座研究教授蒂姆·格魯奇(Tim Gruchy)和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理事、名譽教授、山口美術館館長??曝S巳(Toyomi Hoshina)作為本次征集活動評委對征集活動進行了點評,可謂“群星閃耀”,不僅彰顯了全球各個地區的審美取向,也凸顯了全球文化的多樣性、多元性、豐富性。
周振輝、徐一埔的《聽海》獲得一等獎,李慧星《見微知著》、廣州美術學院沈康、羅保權、林康強的《花開琴島》獲得二等獎,李佳蓉的《微風輕拂》、任凡凡的《帆過浪有痕》、劉嬌的《海星滑滑梯》、彭文婕的《活在時代的海浪里》、來圣杰的《嬉戲》、侯曉飛的《旭日揚帆》《望月懷遠》《星月夜》《海洋樂園》以及王艷、馬同喜、李盼成、鄒林涵、薛兆琳的《青島西海岸新區濱海大道大珠山段公交車站設計》獲得了三等獎,還有10余件藝術作品獲得了優秀獎及入圍獎。
在第五屆國際公共藝術獎頒獎典禮上,國際藝術協會主席路易斯·比格斯首先代表主辦單位發表致辭,他在致辭中表示:“藝術作品可以革新和重塑人們對社會和環境狀況的看法及其商業價值、經濟價值和對社會的貢獻,仍舊被大大低估。令人欣慰的是,今年的獲獎案例實至名歸,它們旨在提高人們對疫情、氣候變化、人為造成的環境挑戰以及人類不公正現象的認識。”
論壇以視頻的方式回顧了國際公共藝術獎的概況以及入選本屆國際公共藝術獎90 個參評案例,其中大洋洲9 個、東亞19 個、拉美21 個、北美18 個、西中南亞9 個、非洲3 個、歐亞11 個,涵蓋了裝置、建筑、雕塑、壁畫、行為表演、活動等多種類型。
第五屆評委會主席汪大偉在頒獎典禮上介紹了本屆的評獎情況。在2021年8月3日-5日舉辦的評審會議中,來自全球7個地區的評委,包括東亞及東南亞地區評委-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熊鵬翥、大洋洲地區評委-雅加達努桑塔拉現代和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艾倫? 席托、歐亞地區評委-伊斯坦布爾現代博物館首席策展人奧約庫·奧茲索伊 、西中南亞地區評委-藝術家和獨立策展人、印度高知基金會聯合創始人、主席伯斯·克里什阿姆特瑞、非洲地區評委-東非公共藝術專家、杜爾藝術中心總監瑪麗蓮·杜阿拉·貝爾公主、拉丁美洲地區評委-哥倫比亞拉奧特拉當代藝術中心聯合創始人、藝術總監伊麗莎白? 沃勒特、北美洲地區評委,加拿大艾米莉卡爾藝術與設計大學公共藝術和社會實踐教授卡梅隆? 卡蒂埃,聚焦公共藝術的“地方重塑”價值取向,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通過初評-復評-大獎評選三個環節評選出了本屆獲獎案例。
頒獎環節由潘魯生、趙健、方曉風、董華峰、苗登宇、王波、李龍雨等嘉賓分別揭曉了國際公共藝術獎7個地區獲獎名單和1個大獎獲獎名單,并以虛實結合方式進行現場頒獎,獲獎者則在線發表獲獎感言,以虛擬的形像來到頒獎典禮現場。這種全新的嘗試也是疫情期間對于公共藝術活動的一種全新探索,為未來的公共藝術發展以及國際交流帶來了新的方向和新的思路。也期待本屆的研究成果能夠為青島西海岸新區的城市建設與文化發展賦能。
——【特別關注】——
頒獎典禮上公布的獲得第五屆國際公共藝術獎的案例分別是:
北美地區:雷爾·圣·弗雷泰洛藝術家團體(Rael San Fratello)的《蹺蹺板墻》(Teeter Totter Wall);
大洋洲地區:蒂塔·薩利娜(Tita Salina)、杰利·張(Jelly Jang)、塞爾·南(Seulnam TE)、伊萬?艾哈邁特(Irwan Ahmett)的《北上朝圣》(Ziarah Utara);
東亞地區:Junk House、朱慧英(Hai Ying Zhu )和宏貝利(Baily Hong)的《新游戲,新連接,新常態》;
西中南亞地區:阿西姆·瓦齊夫(Asim Waqif)的《洛伊》(Loy);
歐亞地區:馬爾杰蒂卡·波蒂奇和荷蘭OOZE建筑事務所(Marjetica Potr? and OOZE)的《水與土:國王十字池塘俱樂部》(Of Soil and Water: King’s Cross Pond Club);
非洲地區:阿圖羅·維托里(Arturo Vittori)的《瓦爾卡·沃特水塔》(Warka Water Tower);
拉丁美洲地區:擴展建筑團隊(Expanded Architecture Collective)的《波托西社區電影院》(Potocine)
其中《蹺蹺板墻》獲得第五屆國際公共藝術獎全球大獎。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