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認可檢測司評選的2021年“檢驗檢測促進經濟社會創新發展”優秀案例名單公布。海檢集團報送的《助力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服務海洋設備和高端裝備發展升級》案例從全國315個案例中脫穎而出,成為50個入選的優秀典型案例之一受到關注。
海檢集團突出海洋特色,大力發展海洋設備和高端裝備檢驗檢測產業,推動檢驗檢測產業鏈條協調發展。負責建設運營的國家海洋設備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海洋水下設備試驗與檢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海洋設備重大產品研發和試驗檢測平臺三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在國內率先搭建起綜合性海洋設備和高端裝備第三方檢驗檢測平臺,創新構建“軟件+硬件+聯盟+運營主體”模式,集聚檢驗檢測優質要素,以高水平公共服務賦能現代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
進行“軟硬”配套:在“軟件服務”方面,聘請4名院士和若干高級專家擔任高級顧問,組建200多人的專家人才庫負責技術指導。在“硬件服務”方面,分別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西電集團、美國迪瑪爾海洋工程公司等業內頂尖機構合資合作,短時間內建起7個國內領先水平實驗室,具備CNAS、CMA、DILAC、CCC等國家級權威認證及各大船級社資質,提供高端涉海裝備全生命周期檢驗檢測解決方案,涉及12個重點領域5700多項檢驗檢測內容。
落實“硬核”突破:擁有自主設計的±1000噸動態拉伸疲勞試驗機、600噸四點彎曲疲勞試驗機、2500噸載荷試驗臺和臍帶纜拉伸彎曲疲勞試驗機等4臺國內首臺套設備,在水下設備全套性能檢測與評估、海洋電氣綜合檢測服務能力等方面填補國內空白;具有國內全尺寸疲勞試驗最高檢測能力和國內先進水平的高壓成套試驗系統,可提供氣候環境、力學環境、極端環境的模擬復現與檢測研究。
實施協同創新:匯聚中國船級社、中國計量院、中海油、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60多家國內外頂尖創新資源,發起成立中國海洋設備檢驗檢測聯盟,共建中國海洋設備產業發展的質量技術體系,同時注重科研投入和技術資源儲備,現已獲授權自主知識產權164項,主持或參與標準制修訂27項,加入學協會、聯盟組織35個,搭建起較為完備的綜合性海洋設備檢驗檢測體系。
強化金融賦能:具備基金、擔保、小貸等金融牌照,目前管理引導基金總規模14.4億元,可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量身定做金融特色產品,以資本賦能檢驗檢測產業發展,加快科技金融服務科研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
海檢集團建立以來,逐步搭建起“一站式服務、一體化創新”服務體系,持續發揮平臺技術優勢助力中國技術、中國服務“走出去”。在2021年9月上旬召開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獲評“中國服務實踐案例獎”。
針對國內深海油氣水下供電系統沒有實驗測試平臺的難題,海檢集團協同中海油開展研發創新并取得重大突破,開發的試驗測試平臺已服務于我國首個自營深水油田群流16-2油田,驗證效果良好。近日集團主持開展的“海上風電場海纜彎曲限器”團體標準通過專家立項,該標準對保障海上風電場安全運行具有重要意義,將為“雙碳”目標實現提供有力服務保障。
“十四五”期間,海檢集團將充分發揮國企平臺優勢和產業鏈資源優勢,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為目標,著力在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中發揮重要作用,瞄準“世界頂尖的海洋設備檢測認證中心”目標不斷奮進!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