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省際中藥(材)采購聯盟昨天(6日)獲得三明采購聯盟(全國)正式授牌,并啟動首次聯盟采購。首批參與地區包括全國86個城市9500多家醫療機構,累計報量金額超過100億元。(央視新聞)
更多閱讀:
政策的持續加碼給了市場以信心,包括券商分析師、藥企負責人等多位業內人士在內,均表示“中藥中長期趨勢拐點已現”。
從數據上看,中藥市場規模的發展速度有目共睹。根據歐睿報告,中國中成藥市場在2015-2019年快速增長,市場規模由2015年約6252億元人民幣增至2019年約8149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約為6.8%。
支付端,醫保談判對中藥降價幅度較為溫和。據統計,2017-2020年中藥納入醫保的比例逐年攀升,2021年中藥醫保入圍后的中標率(84%)高于西藥入圍后的中標率(53%)。同時,2021年12月發布的中藥政策在中醫醫藥機構、中藥藥品醫保納入等方面給予指導,并指出中醫醫療機構可暫不實行DRG付費(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很明顯,政策扶持中藥發展的力度絲毫未減,中藥市場規模受醫保控費的影響較小。
中藥原材料由于受氣候、疫情、人工、物流、監管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近兩年價格持續增長,尤其是具備稀缺性的野生藥材,漲幅更是驚人。
中藥材天地網數據顯示,中藥材年底需求旺盛,中藥材綜合指數(綜合200指數)自2021年8月至12月連漲四個月,全年漲幅達9%,超過2020年漲幅的5%。年底槐花、甘草、附子、香附、紫菀、天花粉等品種漲價明顯。
藥材價格與質量跟產地有莫大的關聯,不同產地的藥材價格千差萬別。以東北為例,2021年大部分藥材都漲價明顯,不過也有出現下跌的品種。全年漲幅最高的是遼寧關黃柏,年底價格高達45元/公斤,比年初時的22元/公斤高出不止一倍。一路上漲的行情之下,遼寧鐵嶺一帶的關黃柏還一貨難求。
野生品種去年漲幅也明顯,中藥材天地網野生99指數2021年漲幅達11%。其中,薄荷在一年內的漲幅更是接近40%,白薇、半夏、白鮮皮、金櫻子等品種也漲超2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