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為優化海洋產業發展布局,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近日,城陽區人民政府印發了《城陽區“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力爭到2025年,城陽區海洋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4%以上,對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的貢獻達到10%左右。
提出“三區一中心”發展定位
據悉,《規劃》根據國家、省、市海洋經濟發展部署要求,提出瞄準“把城陽區打造成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排頭兵”目標打造“一核六星、雙軸聯動、三帶綠楔”發展格局?!兑巹潯穼Ω魅蚝Q蟀l展進行了個性設計,提出堅持陸海統籌、協調發展。
“一核六星”,指以紅島產業組團為核心(包括紅島旅游度假產業組團、高新科技產業組團、河套生態旅游及濱海商務產業組團),輻射串聯城陽現代海洋服務產業、流亭海工裝備產業組團、夏莊海洋休閑旅游和智慧產業組團、惜福鎮海洋生物醫藥與康養產業組團、棘洪灘海洋科技及文創產業組團、上馬現代海洋服務業和海洋生態農業組團6大產業組團協同發力的海洋產業發展布局規劃?!半p軸聯動”,即東西聯動,實現嶗山西麓海洋休閑與健康產業發展軸和白沙河海洋高端商務發展軸的聯動發展。“三帶綠楔”,指以海岸整治修復帶、濱海景觀帶、濕地體系帶為軸線,串聯陸海資源、加快海洋生態修復,打造青島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海岸線治理的示范區,構建水清、岸綠、灘凈、灣美、物豐的藍色生態沿海區。
城陽各組團規劃定位
紅島旅游度假產業組團。要持續做高做強紅島產業片區,堅持科技型、人文型、生態型發展,承載市級文化休閑、旅游服務功能,通過各類公共設施提升地區吸引力,帶動北岸城區的公共服務能力。充分挖掘和利用紅島的漁鹽文化、民俗文化,依托韓家民俗村、木質漁船制造技藝等特色資源和優勢,發展以傳統民俗海洋文化產業為主的項目,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等海洋文化產業功能,同時依托紅島蛤蜊養殖區、紅島休閑漁村、冒島等資源,發展以漁村生態觀光、漁家樂、休閑漁業、海島游、游艇參與體驗項目為主的濱海旅游體驗業項目,壯大海洋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加快打造公共服務、人文科教、旅游度假的綜合性產業組團。
高新科技產業組團。做大高新海洋科技產業園區,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研發、生產、創新藥物研發、醫療器械及高值耗材、康復醫療及海洋文化創意產業等相應生活配套產業。持續推進國家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工程建設,充分利用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孵化中心、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和國家大學科技園等藍色創新平臺體系,以及青島工業技術研究院、國際石墨烯創新中心、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等藍高新企業孵化、培育載體,提升藍高新產業的發展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發展重點。重點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裝備制造、海洋信息服務、水下機器人、石墨烯新材料等藍高新產業,推動國際海洋裝備科技城、藍色生物醫藥科技園、石墨烯產業園、機器人產業園等藍高新產業園區的建設和利用;創新藍高新產業發展模式,完善藍高新產業集聚發展示范區,加快完善中學教育、市民健康中心等市級重大公共設施建設,利用傳統海洋文化產業資源,發展現代海洋文化產業,產城融合發展進入更高階段。
河套生態旅游及濱海商務產業組團。海岸地帶為生態環境敏感區,首先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同時發揮臨近前灣港的區位優勢,以青連鐵路建設為契機,整合海陸空資源,發展推動青島市國際化發展的物流配套產業集群、濱海商務產業及配套綜合服務功能;修復灣底濕地,依托大沽河河口濕地、少海濕地公園,開展濕地生態旅游產業,建立濕地生態修復及水生生物救護中心,同時可開發海上濕地觀光、海洋生態科考教育等生態旅游產品。
1.城陽現代海洋服務產業。依托于城陽街道的整體規劃基礎,通過化工企業搬遷、自然環境修復和環境品質提升,著重發展濱海休閑娛樂、海洋公共配套服務、現代海洋服務業為主的產業功能。壯大青島特種食品研究院,爭創“國家特種食品技術創新中心”,打造國內一流的特種食品“政產學研金服用”各要素齊全的產業園區。在城陽街道東部,依托科研創新、高端服務等特色,通過城陽中心區東部中小海洋服務業聚集發展區的形成逐步打造城陽現代海洋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形成具備海洋產業研發基地、現代海洋產業創新創業、公共科技服務、展覽展示 - 42 - 等功能的綜合體,為城陽區海洋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更便捷、精準、高效的創新服務,與城陽區其他街道共同形成產業創新體系完善、創新能力突出、成果轉化迅捷、供需對接高效的產業創新生態體系,推動城陽區現代海洋產業實現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2.流亭海工裝備產業組團。建設流亭海工裝備產業集聚區,在產業門類上重點發展海運冷凍集裝箱制造、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制造、船舶和海洋工程配套裝備制造、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裝備制造等,設立設備或原材料集中采購結算平臺、技術交易平臺等服務業平臺,構建海工裝備產業發展全產業鏈,形成城陽海工裝備產業發展生態圈,推進建設青島浩大科技產業園,以濱海旅游為主導,借助“一帶一路”國際商貿與文化合作區推動海洋文化交流合作,加強海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打造為集休閑娛樂、公共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濱海生活新城,促進環灣區域能級提升。
3.夏莊海洋休閑旅游和智慧產業組團。以產業融合為目標,重點發展濱海旅游服務、海洋智慧產業等產業,打造環境優美、配套完善的城陽東部宜居宜業宜游的綜合性城區;結合片區企業升級改造,利用夏莊智慧產業生態城,重點發展涉海精密儀器制造、海洋高端設備制造、海洋數字經濟、海洋電子信息、海洋數字智慧科技等產業,形成夏莊北部新型海洋產業發展集聚區,推動“智慧海洋”的建設與發展。
4.惜福海洋生物醫藥與康養產業組團。發展以海洋休閑旅 - 43 - 游、海洋文化創新、健康養生為特色的產業,打造配套設施完善的濱海生態居住片區、海洋醫藥和康養研創結合的特色功能區。著重建設高端海洋產業園,研究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食品、海洋新材料、海洋高端裝備等產業,打造海洋產業知名品牌,吸引海洋生物醫藥龍頭企業入駐,力爭形成青島海洋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
5.棘洪灘海洋科技產業組團。以科技促進棘洪灘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海工裝備制造、涉海新材料的科技創新與研發、技術轉移與孵化,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與服務等,打造棘洪灘成為城陽海洋科技創新基地。
6.上馬現代海洋服務業和海洋生態農業組團。做強海洋綠色養殖業、苗種業和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壯大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大力發展海洋生態農業,利用上馬智慧生態旅游特色小鎮,在保護桃源河生態濕地區的同時,推進共建智慧農業研究院。加大對國家級濱海鹽堿地稻作改良暨智慧農業應用示范基地、以及華為智慧農業全球聯合創新中心的優勢資源的利用,全面打造城陽西部智慧農業引領區,促進上馬農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打響 “海水稻、民宿、小海鮮、剪紙”四張特色名片,發展“終端型、體驗型、智慧型”涉海新產業新生態,打造“灣北上馬”智慧生態旅游目的地。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于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