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2021年這十件國際大事與中國有關,哪件觸動了你?

    回顧2021年的國際形勢,會不會有人回答:“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事實上,這一年的世界大事,很多都與中國,甚至與你我息息相關。都有哪些,一起看看吧!

    當地時間12月29日,美國紐約曼哈頓一家銀行在進行消毒工作。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一、全球疫情持續蔓延,“超乎想象”

    一年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令人震驚地增加了2億人,死亡人數也增加300多萬人。每個數字背后,都有一個破碎的家庭。

    這場“世紀疫情”的沖擊力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許多國家至今難見曙光。美國仍是確診、死亡“雙頂流”;歐洲疫情反彈;非洲、拉美等地渴盼疫苗。

    慶幸的是,我們生活在中國,被強大的國家守護著。挺過最危險的至暗時刻,迎接過清零的高光時刻,現在,進入了打持久戰的“長征時刻”。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你愛的人,保護這個世界。

    安克雷奇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現場。(圖片來源:中新視頻截圖)

    二、中國“外交天團”的“最強反擊”

    這一年,回顧全球外交名場面,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必居其一。

    3月的安克雷奇對話,美方“選手”布林肯、沙利文話帶機鋒攻擊中國,不行待客之道。于是,當著全世界的鏡頭,中方代表楊潔篪說出了“最強反擊”的一段話:“你們沒有資格說……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這段話迅速登頂社交媒體熱搜。網友評論道:“聽了只有哽咽,不知中國近代以來的屈辱,是無法理解的!”也有網友指出,誠然,從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到如今,120年過去了,中國早已不是當年的中國。

    資料圖:新疆巴州博湖縣博斯騰湖鄉庫代力克村棉田里,棉農采用北斗衛星導航新技術,播種棉花。年磊 攝

    三、全民守護新疆棉花

    守護新疆棉花,成為這一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同樣是棉花,在今日中國,很多都由機械采摘;在昔日美國,主要由黑奴采摘。但美國、“H&M”們仍要通過莫須有罪名發動制裁和抵制,抹黑潔白的新疆棉花。

    我們的棉花,我們來心疼。大家掏腰包買新疆棉制品,把反華企業罵上熱搜……用抵制反擊抵制,成為中國年輕人眼中的“新國潮”。

    天問一號著陸火星效果圖。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

    四、為中國航天“打Call”

    “羲和”探日、“天問”奔火,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女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漫步……2021年,中國航天繼續書寫輝煌。

    CNN、BBC、《紐約時報》紛紛用“不可思議”、“邁出重要一步”、“走在前沿”等關鍵詞,形容中國航天。

    但它們似乎忘了,當年《考克斯報告》、《沃爾夫條款》是如何歪曲、打壓中國的航天發展;而當中國的成功超乎想象,它們又開始炮制“中國產生空間碎片”等謠言,卻無視美國星鏈衛星多次靠近中國空間站“碰瓷”。

    為我們的航天事業“打call”,也許比想象的更重要。在一個民族自強不息奔赴星辰大海的夢想里,是否也包含你的一句星語星愿?

    資料圖:孟晚舟。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

    五、孟晚舟女士平安回國

    從異國被扣押戴上電子腳鐐,到乘坐中國政府包機返航,1000多天的抗爭歲月,在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的生命里烙下了深刻印記。

    2021年中國國慶前夕,她最終避免了被引渡到美國的命運。舟雖晚,終歸航?!叭绻拍钣蓄伾?,那一定是中國紅”,這是孟晚舟的感慨,也是對國家意志的最高肯定。

    無論是加拿大為虎作倀,還是美國“長臂管轄”,中國都不曾退讓半步;無論是封鎖還是“脫鉤”,中國的科技發展都只會逆風破浪,堅韌向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決定將中國駐立陶宛外交機構更名為代辦處。圖片來源:中新視頻截圖。

    六、立陶宛的“炮灰之路”

    相比加拿大,許多人對立陶宛更陌生,但如今,你對立陶宛是不是有了印象?對,就是那個與臺灣當局“眉來眼去”,惹怒了中國的歐洲小國。

    退出中國-中東歐“17+1”合作機制,與臺灣當局互設“代表處”,跟著美國抨擊中國,立陶宛通過一系列動作,“成功”把自己與中國的外交關系降到了最低的代辦級。丟了中歐班列、對華貿易、外交伙伴,立陶宛得到的,是美國的口頭表揚,和一紙幾近于“空頭支票”的貸款合同。

    綁上“美國戰車”的立陶宛或許沒料到,政府支持率會在近期大跌,更糟的是,“美國戰車”已開始松動搖晃……

    當地時間8月16日,大量人群擁擠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機場,試圖離開。

    七、美軍撤離阿富汗

    2021年,美軍混亂的喀布爾大撤離載入史冊。爬上美軍飛機又從半空掉落的阿富汗民眾,用生命提醒了世界,美國無視人權之恥又增鐵證。

    隨著“西貢時刻”重演,美國對阿富汗長達20年的“民主改造”倉促落幕。聯合國機構警告,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面臨“雪崩般的饑餓和貧困”,高達98%的民眾缺衣少糧。

    嘆民生之多艱,率先發起人道救援的,是中國;與阿富汗塔利班斡旋對談的,是中國;協調周邊嚴防恐怖主義風險的,也是中國。

    資料圖:日本東京首相府外,當地民眾集會抗議政府計劃將福島核電站核污水排放入海。

    八、日本計劃排放核污水

    “說是凈化過的核污水,日本人為什么不喝”?2021年,你是否也發起過這個“靈魂之問”?

    無論是導致福島核泄漏的東日本大地震,還是76年前廣島長崎被夷平,日本人對“核”的恐懼,其實從未遠離。

    然而,即使包括中國在內的100多國強烈反對,深明其害的日本卻冒天下之大不韙,堅持計劃把放射性核污水源源不斷地排入海中。這種影響將持續100年,波及數百萬人的生活和生計,損害幾代人的未來。日本讓世界,再次看到了自己“重小禮而失大節”的面目。

    資料圖;中國飛人蘇炳添。

    九、從東京到北京,奧運會時間

    而在日本東京舉行的2020年奧運會,留下太多難忘時刻:中國飛人蘇炳添創造歷史,世界矚目;“可愛盟主”楊倩、“天才少女”全紅蟬、“青春風暴”管晨辰新星閃耀;從劉詩雯的淚水到蕭若騰的“意難平”再到對女排的一聲嘆息,賽場失利揪住了中國人的心。

    當中國接過奧運火炬,2022年,冬奧會主場輪到北京。幾絲雜音不需在意,期待、興奮才是主旋律。在一面面小小五星紅旗揮舞著的光影里,中國已準備好再次驚艷世界。

    2021年6月21日,云南遷移象群重新進入易門境內十街鄉附近林地活動。 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 供圖

    十、一路“象”北的故事

    這一年,你是否看過這樣一場公路電影?云南15頭野象結伴向北“逛吃”,最后,它們成了和奧運冠軍一樣炙手可熱的“國際明星”。

    無論是洗泥漿澡,還是“團寵”象寶寶被象群圍住,和媽媽抵足而眠,這“成噸的可愛”都觸發了西方媒體一致的正面報道。

    這一切背后,是超過2.5萬工作人員輪番上陣的努力,中國動用無人機等高科技力量保護生物多樣性,護象也護人,這樣的故事,打動許多人。

    2021年與中國有關的十個國際事件,你記得哪一個?又有哪一個,曾觸動了你的心弦?

    來源:中新網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