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寧夏路街道在“創想空間”園區黨建陣地正式揭牌啟動了人才驛站,通過定期推送政策資訊、典型案例、勞動政策法規等方式,進一步擴大了政策宣傳工作成效。市北區進一步提升基層調解組織的工作效能和服務能力,持續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深走實。
寧夏路街道堅持黨建引領、人民至上,充分發揮街道“和”字調解工作室作用,扎實開展勞動人事爭議預防調解工作。今年寧夏路街道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獲評“青島市金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
堅持規范化建設,推動以“和”為果
寧夏路街道“和”字調解工作室設在西仲路26號,掛牌成立于2011年,配備3名經驗豐富的調解員,2名海之韻法律服務所的法學專家擔任援助律師。10年來,街道“和”字調解工作室在全市率先引入了“援助律師”制度,總結出了“28字調解工作法”和“三步漸進法”等工作方法,不斷提高勞動爭議案件調解成功率,逐步形成了制度機制健全、專業程度高、服務能力強、基礎保障好的基層調解工作室。今年以來受理勞動糾紛案件41起,成功調解21起。
實行網格化監管,發揮基層調解職能
作為街道級調解組織,“和”字調解工作室服務轄區5大園區,1000余戶用人單位,以35個社區網格為依托,利用人社系統一鍵通、智能醫保e窗、青島人社省集中系統以及街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平臺,采取巡查、吹哨等方式,定期派網格員入戶采集企業信息,建立網格化監管網絡,對勞動爭議予以源頭預防,通過基層調解組織的及時介入,將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從而化解糾紛。
提升服務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寧夏路街道“和”字調解工作室持續加大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建立了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仲裁普法宣傳點,營造依法用工,依法維權的濃厚氛圍。采用聯動宣傳、巡回宣傳、線上宣傳等各種形式,聯合區仲裁院開展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園區等活動8場,提高勞動法規宣傳的滲透力、輻射力。據了解,2017年8月聯合市北區勞動仲裁院,在湛山創客工廠園區揭牌建立了全市首家以孵化企業為服務對象的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在園區內部及時解決勞資糾紛,推動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幫助大學生創業企業平穩健康發展,使創業孵化基地成為落實創業扶持政策的重要陣地。
下一步,市北區寧夏路街道“和”字調解工作室將持續推進規范化建設,查不足、補短板、強優勢、優服務,維護轄區勞動者和企業的權益,使得勞資糾紛更好地化解在基層。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辛小麗 通訊員 張萍 莊晨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