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都瑞云的老伴兒從養老院搬回了家??吹嚼习閮夯貋恚易∈斜眳^合肥路街道的老太太都瑞云滿臉笑意:“太好了!不用再去養老院了。原來,他身體不好,需要定期理療,在養老院比較方便。但是,現在電話一打,醫護人員就能上門服務,配餐的工作人員也能上門送餐,不僅方便,還省錢,真好真好?!睋既鹪平榻B,現在每個月只需2600元,她老伴兒就能享受到和在養老院一樣的服務,省了三分之二的費用。
市北區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抓住青島市獲批全國第四批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試點城市的契機,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堅持樹立市場化、專業化、平臺化、開放型思維,助推了居家社區養老高質量發展,形成了養老服務業良性循環發展的強勁優勢。全區共建成22處街道級養老服務中心,137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簽約家庭養老床位3264張,多處老年人“中央廚房”,面向社區老年人提供助浴、營養配餐、家庭病床護理等服務16萬余人次。從而,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老年人群體及家庭“經濟壓力過大、老人不愿意離家、子女不會護理”等方面的養老現實難題,極大地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這種“家門口”養老真正做到了讓居民群眾“叫好又叫座”!5月份,全市首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大集在市北區開集,同月,全省養老服務現場會觀摩交流了我區養老工作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國家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劉炳國等領導先后視察指導,給予了充分肯定,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一體化統籌,加快構建養老服務新格局。全面系統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改革,將建設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列入區辦實事和綜合考核,結合區情下發《建設行動方案》,在22個街道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中心建設,切實做到試點先行、以點帶面、以面及體,在全市率先實現了137個社區養老服務站點全覆蓋。為破解老城區基礎設施不足問題,通過新建小區配建、租賃閑置房屋、切分社區辦公用房、社會組織自籌等方式,整合近1.57萬平米房屋資源,建成街道居家中心22處、社區養老服務站137處,提供社區養老床位440張,簽約家庭養老床位3264張,完成適老化改造1464戶;針對部分站點存在的配餐服務短板,依托社會力量在浮山新區街道集中建設1處老年“中央廚房”,輻射鎮江路、開平路等12個街道、37個社區,為周邊2500余名老年人解決了就餐問題。
標準化建設,全面提升居家養老新品質。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標準化建設作為內核工程,推動居家養老規范化、專業化、規?;l展。目前,全區22處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37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點全部按照統一名稱、統一標識、統一標準、統一制度、統一服務的“五統一”要求建成,其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統一配套建設了標準化“三室兩堂一房”,即活動室、圖書室、日托室、食堂、微機課堂和健身房。同時,積極推動行業服務標準的建設,到北京、上海等地學習借鑒經驗,會同青島市養老服務協會標準化建設委員會等,共同制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標準》,發布30項居家養老服務行業標準,制定了《安全生產工作標準》《老年人食物配餐指導手冊》等標準化工作指南。強化養老服務標準實施推廣,組織相關人員培訓,委托第三方機構對標準落實情況定期檢查和考核,切實保障提供高品質居家養老服務。
個性化服務,精心打造養老組織新品牌。積極運用“紅色合伙人”機制,先后吸引福山老年公寓、華夏醫院、國君集團等社會力量投資2000余萬元,運營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同時,引導養老服務組織發揮自身優勢,圍繞“醫、養、康、護、悅”提供多樣化養老服務,截至目前面向社區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醫等6大類52項專業服務累計達16萬余人次。著力解決“供需不匹配、所供非所需”問題,推動養老服務組織圍繞老年人個性化需求打造服務品牌,推動資源和需求的精準對接。例如,指導福山居家中心創立“生活家”買菜小幫手服務品牌,著力解決老年人買菜難問題。指導福山老年公寓發揮醫養特色,招募“紅色合伙人”、企業熱心人士、社會志愿者等組建22人專家團隊,定制居家醫療查體車,定期為簽約家庭養老床位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醫療診察服務,實現了專家進社區、服務到床前。
智慧化管理,積極探索養老監管新體系。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手段,建設市北區智慧養老云平臺,打造范化、精準化、智能化養老服務綜合智慧監管“一張網”。例如,補助補貼審批環節變“粗放型”為“精準型”,平臺自動比對信息數據、精準審批發放。同時,民政、市場監管等部門和街道均可通過平臺內的服務清單和服務記錄,精準掌握養老服務組織的真實運營狀況以及養老服務質量,及時發現和預防可能存在的風險,做到“需求有派單、上門有定位、服務有照片、事后有回訪”,進一步提升了政府監督管理的針對性和精準性。
今年以來市北區推動養老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市北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勇介紹說:“我們按照區委區政府有關要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加快構筑‘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同時不斷探索養老服務新模式,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扛穩扛牢責任,不斷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p>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辛小麗 通訊員 章麗娟 王恩全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