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平安中國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市南區被授牌命名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稱號,第二次榮膺“長安杯”,是山東省唯一連獲兩次“長安杯”的縣(市、區)。
“長安杯”,取“長治久安”之意,是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最高榮譽,是彰顯城市美譽度、社會和諧度、群眾滿意度的“金字招牌”,每四年評選一次,連續三次以上榮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市、區、旗)”才能獲此殊榮。2017年市南區被授予“2013-2016年度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市、區、旗)”稱號,實現“三連冠”(此前分別是2005-2008年、2009-2012年),首捧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也是全省唯一榮膺“長安杯”的縣(市、區)。2021年,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將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評選表彰”調整為“平安中國建設先進評選表彰”,此次市南區被授牌命名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稱號,再次榮膺“長安杯”。本次表彰中,平安中國建設140個先進集體、129名先進個人受到表彰,授牌命名60個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和160個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授予73個市縣“長安杯”,市南區是其中一個。這既是對市南區平安建設成果的最高肯定,也標志著市南區已經連續16年站在了全國最平安城區的“第一方陣”。
2017年以來,市南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把平安市南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高位謀劃推進。成立由區委書記掛帥的市南區委平安市南建設領導小組,與市南區加快推進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領導小組、市南區全域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構成平安市南建設“三駕馬車”,以系統的思維和方法構建“‘大平安’促‘齊治理’”新格局,持續打造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平安市南。圓滿完成系列重大活動安保維穩任務,形成具有市南特色、區域特點、治理特性、時代特征的基層社會治理品牌,社會治安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先后獲得“2017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優秀區”“山東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山東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市、區)”等榮譽。
勇擔政治任務,確保絕對安全。市南區是青島面向世界的城市會客廳,近年來多次作為重大活動的舉辦地和“主戰場”,先后圓滿完成2018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2019年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和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等系列重大活動安保維穩任務。構建起“街道戰區、社區防控陣地、網格作戰單元”三級安保維穩工作體系,全面提升安保維穩團隊領導力、組織力和執行力。全域發動群防群治力量助力參與,8.5萬名平安志愿者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匯成“峰會紅”,成為護航青島峰會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此工作體系已常態化運用于平戰結合運行機制中,相關工作模式得到中央、公安部和省委領導充分肯定,被中央政法委《長安》雜志等媒體刊發推廣。
突出資源下沉,夯實基層基礎。市南區在山東省率先啟動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在街道層面實施“大部制”改革,強化街道黨工委黨建引領作用;在社區層面理順社區黨委、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工作站“兩委一站”關系,社區工作站全面承擔管理服務職能,43項公共服務事項實現“一站式”辦理,居委會更好發揮自治組織作用。成立正處級社會治理服務中心,統籌全區社會治理和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服務管理規范化、精細化、扁平化、社會化水平。改革后的街道社區管理體制、升級后的網格化服務管理機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出顯著組織優勢和堅強承載能力。改革成果被《山東改革情況交流》刊發,市南區在中央黨校、省委黨校做典型發言,被中政智庫列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的七個新榜樣之一。
升級防控體系,打造平安高地。聚焦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三個事關”重大意義持續發力,累計打掉各類涉黑涉惡組織74個,查扣涉黑涉惡資產11478萬元,黨紀政務處分49人;制定《關于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工作打造“無黑無惡無霸無痞”城區實施方案》,形成“專業指導源頭治理、全程參與系統治理”的長效常治機制。系統推進智慧化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打造全域覆蓋、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雪亮工程”視頻監控網絡,推進1076個智慧安防社(?。﹨^建設,廣布守護人民安寧“千里眼”,為治安防控“插上智慧翅膀”。持續擦亮“警旗飄揚護校園”“警燈閃爍進社區”“警徽閃亮暖窗口”特色品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經驗材料入選全國《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典型案例選編》。全區刑事警情連續5年大幅下降,平均降幅達到28.9%,創下連續15天“零刑事警情”、連續29個月“零刑事命案”的青島市最高記錄,“零發案”社區連續3年達到70%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平安建設“新高地”。
鑄造特色品牌,探索善治新途。扎實推進全域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示范區建設,深化“黨建點亮網格”工程,推動黨的基層組織成為直面群眾民生訴求的一線力量。拓展柔性化治理路徑,將“暖”理念全面注入“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治理體系,推出“暖保障”“暖巡防”“暖調處”“暖幫扶”等系列公共產品,形成獨具城區特色的“暖治理”基層社會治理品牌,相關經驗在中央電視臺《平安中國2019》播出,省委改革辦將此作為市縣典型通過“山東改革”進行宣介推廣。發力基層社會治理“微創新”,以網格“小切口”做治理“大文章”,率先形成社區網格自管共治新范式,通過民主協商找到民意“最大公約數”,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落地,相關做法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和報紙摘要》宣傳報道。
發展“楓橋經驗”,推動多元共治。健全區、街道、社區三級矛盾預防化解組織體系,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司法調解聯動機制,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處,實現矛盾糾紛即發即排、即排即調,最大限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沒有發生有影響的重大矛盾糾紛。打造“和解萬家”調解品牌,評選“十大金牌調解員”和“十大品牌調解室”,成立全市首家商會調解組織及知識產權調解中心,金融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卜秀芳獲評“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引入“互聯網+”理念成立全國首家微信法官工作室——“張玉法官工作室”,在線調處化解各類民事糾紛2400余起,獲評“全國巾幗文明崗”。在全省率先建成金融類案線上速裁E審平臺,將辦案周期平均縮短至20天以內,相關經驗做法獲最高人民法院宣傳推介,并入選全省法院十大司法改革案例。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