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青島市工信局獲悉,2021年以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聚焦“工賦青島?智造強市”,圍繞“發展產業、服務企業”,注重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搭建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構建企業協同創新、賦能發展生態,幫助企業解難題、做實事,持續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聚焦企業培育 夯實工業發展后勁
為助推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倍增工程”“育苗工程”,梯次培育一批骨干大企業、“青島金花”新簇群和“小升規”企業,做大工業“基本盤”。建立需求導向扶持機制,市區兩級協同聯動,全面梳理落實企業政策需求,支持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實施倍增計劃,引領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建立準規模以上企業培育庫,全面落實“小升規”激勵政策,為351戶新增規上企業兌現獎勵(市級財政)超過1億元,分行業推動200家以上高成長性小微企業上規模。引導企業專注產品細分市場和創新,繼續組織開展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提升行動,我市12家企業入選山東省第五批制造業單項冠軍,9家企業上榜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公示名單。
聚焦能力提升 構建融合發展生態
實施“賦能工程”,創新開展“工賦青島”專項行動,探索打造“青島能借鑒、山東能推廣、全國能借鑒”的“工賦樣板”,獲評“2021年度工賦強國獎”。上線運行全國首個政企共建、市場化運營的工業互聯網企業綜合服務平臺以及26個垂直工業互聯網平臺,新認定4個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新培育11家智能工廠、86個數字化車間和自動化生產線。其中,海爾卡奧斯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鏈接企業近88萬家、新增產值200億元,賦能3500 家青島企業2021年平均實現產值增長30%以上。目前,“工賦青島”模式已在蕪湖、德陽成功復制,并在2021世界工業互聯網產業大會上正式推向全國。
聚焦經營難題 營造暖心發展環境
堅持以“流程再造”推動制度創新,當好企業“貼心人”、幫助企業做實事,著力營造企業暖心的發展環境。針對新銳品牌推廣成本高等問題,將每年7月17日確定為“青島品牌日”,打造品牌傳播城市級IP,聯合媒體推出“工賦青島”、鈺艨帶你看“青島制造”、工業互聯網“小幀探”等系列欄目,引起強烈反響。針對創新產品應用推廣難等問題,制定創新產品政府首購辦法,首批遴選發布創新產品80個,支持全部入駐政府采購網上商城,推動32款產品入選山東創新工業產品目錄,著力打通創新產品從1到N的市場堵點。針對制造業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會同人民銀行征集兩批新銳企業“白名單”80家,推動銀行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截至11月末,首批“白名單”企業獲得融資8.19億元。針對企業缺人才缺技術等問題,開展“千員萬企”行動,首批選聘281名專員深入1600多家企業,圍繞企業改造升級等技術難題,開展“一對一”指導服務,累計為企業辦實事250余項。
聚焦人才隊伍 形成尊企重企氛圍
圍繞企業家隊伍建設,開展不同形式的培訓活動,大力宏揚企業家創業創新精神。聯合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開展新經濟新制造、對標產業鏈龍頭、經營管理和市場開拓等各類專題研修班,共培訓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3500多人次。開展“企業管理企業行”系列活動,組織企業高級管理人員440人次赴優勢企業(園區)觀摩學習、對接交流。推薦我市海爾集團名譽主席張瑞敏等10位企業家入選“山東省優秀企業家”公示名單。會同市企業聯合會開展了2021青島制造業企業100強排序并向媒體發布。聯合各級媒體對我市26名企業家創業創新事跡進行了系列宣傳。
下一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聚焦“工賦青島?智造強市”,維護好企業安心發展的經營環境,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圍繞培育高成長性小微企業,分行業培育“小升規”潛力企業,推動高成長性小微企業上規模。深化“兩化融合”,創建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國家級示范區,深化“兩業融合”,依托青島市服務型制造聯盟,梯度培育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繼續實施制造業產融合作“白名單”制度,推動制造業政策“點菜單”式改革,構建供給側與需求側疊加互補的完整政策體系。擦亮“做企業貼心人”服務品牌,深化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打造良好產業生態。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佳 通訊員 李國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