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膠州:“文化串門”推動文明實踐活起來

    “柴世榮身材高大,槍法非常準。每次打仗,他都是沖在最前線。士兵們看到軍長都沖在最前線,打仗也不害怕了,所有士兵都一齊向前沖,奪取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在膠西街道雅會新村尹家店三村網格,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晚會如期舉行,鋪集鎮鄰里藝術團的王德慶正在講述《抗日英雄柴世榮》的故事,這已經是他今年第26場“串門”演出了。

    整場晚會全部由村民自導自演,有宣講、舞蹈、歌曲、三句半、秧歌茂腔等15個節目。出最小的演員只有4歲,最大的演員年近80歲,舞臺上的演員們賣力演出,舞臺下的觀眾也沒閑著,他們組成了現場“直播團”,用手機拍攝記錄下一個個精彩畫面,傳到親戚微信群、朋友圈里。

    近年來,膠州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探索開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串門”村村巡演活動,發動群眾文藝愛好者們自行編排節目,自行導演劇目,自發到周邊村莊巡演,讓老百姓成為舞臺的主角。

    搭建百姓舞臺,讓文化活動接地氣

    “能不能多讓老百姓參加一下演出,俺們也想演”“俺們想看咱膠州的茂腔、大秧歌”“有沒有跟俺們村文化歷史有關的節目”……膠州市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陣地的建成為開展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但開展什么類型的活動,這可讓人犯了難。為了摸清群眾需求,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電話、電視平臺以及微信等方式征集老百姓的意見建議,征集了4.6萬條建議。

    膠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管區為單位組建了“鄰里藝術團”文化演藝志愿服務隊伍,給老百姓提供一個演出舞臺,吸納有意愿演出的文化愛好者參與,全市12個鎮(街道)組建了67支文化演藝小分隊,打造了老百姓自己的演出團隊。

    臧義好和原林春夫婦是鋪集鎮的,都愛好文藝演出,臧義好寫得一手好劇本,原林春扭得一身好秧歌,在鄰里藝術團成立之前,他們就經常到鎮上的敬老院等場所演出。當鎮上邀請他們當鄰里藝術團團長、副團長時,倆人當即答應。

    為了從村民生活中抓住鮮活的生活體驗,臧義好沒事就和村民們閑聊,創作的《鋪集變化天天見》,每次演出都讓村民拍手叫好,老兩口送到北張屯村的文化演出,引得高密小王柱村和兩埠嶺村的村民都來觀看。

    “其實,文化串門活動不在于唱得好不好、表演得專業不專業,關鍵在于這種形式本身就是我們村民自己的文藝聯歡?!标傲x好說,以前大家不參加文藝演出排練,農閑時間要么打牌打麻將,要么在一起東家長西家短?!艾F在好了,有時間都來編排節目,自己娛樂自己,娛樂的同時學學國家的大政方針,這都是關乎我們老百姓的事。”

    村民自編自演的故事最感動人。王樹福是鋪集鎮邢家嶺村的一名村民,在兒媳婦患病之際,他和家人沒有放棄,傾盡所有為她治病,而村民們也給了他很大的幫助。一直感激在心的王樹福借著演出機會登上舞臺,用《沂蒙山小調》的曲子自己填詞,感謝村民對他們一家的幫助,在場的村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強化志愿引領,讓文化活動聚人氣

    “雖然里岔鎮良鄉新村這邊常來演出,但村民們大多都沒接觸過文藝演出,對于我們的培訓能不能順利進行,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是擔心的。”膠州市文化館文化志愿者田智群說。

    他來到村里,跟文明實踐專管員溝通之后,在村里廣播宣傳,有喜歡茂腔、秧歌的村民可以來實踐站學習,不到半小時,村里就有30多位文藝愛好者過來了。村民們農閑時候在家就喜歡唱唱歌跳跳舞,需要擺出什么動作,演示一遍就懂了,文藝天賦特別好,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獨立演出一臺完整的晚會。

    演員們動作流暢,小小的秧歌扇被依次排列成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字樣……在三里河街道高家臺子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廣場上,田智群帶領著培訓好的良鄉新村“演員”們,表演了第一場節目——《禮贊新時代》,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一直以來都喜歡哼哼小曲,唱個小戲,從來不敢想我們也能登上舞臺為父老鄉親們表演,更加不敢想能接受專業文化演員的培訓指導,我感到非常開心,也希望父老鄉親們能喜歡我們的表演,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绷监l新村劉玥琪結束表演后說道。

    記者了解到,膠州市堅持市級指導員和基層志愿者結對的形式,培養培訓基層文藝人才,采取“1+5+N”文化培育工程,從市文化館、市茂腔秧歌藝術傳承保護中心抽調330余名文藝骨干組建文化演藝指導員隊伍,1名指導員聯系5個村莊,培養 N名群眾文化帶頭人。

    “我們都是培養青年演員,認為文化傳承應該從娃娃抓起,但自從擔任了文化志愿者,參與了志愿者培訓后,我發現很多村民非常喜歡茂腔,也非常具有戲曲天賦,文化傳承不應該受限于歲數,無論男女老少,只要你喜歡,什么時候都不晚?!蹦z州市茂腔傳承人劉永霞介紹說。4年來,膠州市先后舉辦舞臺、曲藝、主持等專項培訓班120余次,培訓文化演藝志愿者6300余人次。

    健全保障機制,讓文化活動有底氣

    “從前我們演出都是自己出錢貼補外出演出,自己在家化好妝再開車到村里,演出的時候也沒有什么專業的舞臺,帶著個拉桿音響就開始表演,自從參與了‘文化串門’,政府給每個村莊建設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舞臺,每場演出還補貼2000塊錢用于音響租賃、路費和餐補,讓我們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蹦z東街道文化志愿者吳英民說道。

    近年來,吳英民每年都要到各個村莊開展“文化串門”演出。為保障“文化串門”活動正常運轉,膠州市每年投入120萬元專項資金,通過項目扶持及補貼的方式,支持“文化串門”演出活動,解決了文化愛好者串門演出的后顧之憂。

    近年來,臧義好、原林春夫婦也成為鋪集鎮的大紅人,每年都要到各個村莊開展“文化串門”演出,看著舞臺上的兩人,幾乎很難想象他們曾經是個癌癥患者,為了給大家奉獻精彩的演出,他們通過公益演出、樂觀向上的心態最終戰勝了病魔,他們的感人事跡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先后獲評2021年全國最美家庭、中國好人、山東好人、青島市文明市民、青島市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

    “以前要看演出,都要去市里,到劇院里去看,還得買門票,現在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看到精彩的文藝演出,而且還都是父老鄉親們自己編導自己演出的節目,現在我每個禮拜都期盼著看到他們的演出,有時候我還會開車去別的村看他們演出?!蹦z東街道大麻灣新村村民劉恩波說道。

    “我們希望通過‘文化串門’演出活動,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真正把黨的好政策、幸福生活的好聲音傳送到城鄉大地、充盈到群眾心坎,讓農村文化生活活躍起來,讓廣大群眾樂呵起來,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成老百姓愿意來、留得住、玩的開心的紅色陣地和精神家園?!蹦z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莊孟坤說。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辛小麗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