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賦能產業發展 完善產業生態 山海創打造科創城市新平臺

    “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上古時期,山海經集中體現了傳統中華民族的雄奇想象。四方上下曰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山海經》中的時空觀、宇宙觀,都生動印證了世間萬象更新,多少創新探索,皆是源于人類對外界與未來的無窮好奇心與求知欲。

    如今,這幅磅礴的圖景正在青島的大地上徐徐展開。12月10日,作為第二屆青島創新節的重要活動之一, “2021青島創新節·創新產品發布會暨山?!摗逼脚_發布活動正式啟幕。這不但是青島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國際化創新型標桿城市路途上結出的豐碩果實,也是近些年城市營造創新創業創造生態氛圍、將科創勢能轉化為豐沛創新動能的生動注腳。

    10件具有顛覆性創新價值的新產品全球首發,涵蓋了新材料、大數據、互聯網、現代農業、航天科技等眾多領域。賽輪集團的“液體黃金”輪胎,歷時近十年,有力推動橡膠輪胎行業高質量發展;即發集團的無水印染,讓傳統制造業產業煥發新生;銀河航天的柔性太陽翼,以創新賦能高端裝備……這些世界領先的創新產品和技術,不僅展露了創造者的初心、雄心、使命與情懷,更證明了城市本身已然成為一個鏈接全球創新資源的優質平臺。隨著科技創新引領力不斷增強,青島向全社會展現出了科技向內而生的強大助推力,牢牢把握住城市發展的關鍵變量。

    引領·青島科創躋身第一梯隊

    科技創新的第一動力作用,從未像今天這樣被很多國家、城市反復重點提及。

    就在不久前,中國社科院剛剛發布了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9次報告》,這份報告對2021年全國各個城市科技創新引領力進行評比,青島排名上升5位,位列第十。首次躋身科技創新“第一梯隊”,也是前十名中除北京外唯一的北方城市。

    在科技部公布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20》中,青島位居第10名;在前不久發布的《2021中國城市科創實力調研報告》中,青島不但成為“科創領軍城市”,城市科創研發能量、轉化能力及綜合能力都位列全國前十;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青島是“最佳科技集群”全國第10名、全球第53名;在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青島12個項目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技術發明獎2項,科學技術進步獎10項。從青島一貫具有優勢的海洋領域來看,根據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發布的海洋科技指數,青島蟬聯中國大陸海洋科技指數第一名,位列全球海洋科技指數第二。

    這些成績的的取得,恰恰證明了科創領域已經成為青島成績亮眼的最重要領域之一。

    日月行空,周而復始,不日新者必日退?!笆濉逼陂g,青島共獲國家科學技術獎56項,有效發明專利達到38549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1件,位居山東首位。如今,十四五開局之年已近尾聲,青島繼續將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持續打好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讓創新的活水不斷奔流,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

    不久前,海爾牽頭組建的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獲得批復,這也是家電制造領域唯一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依托于青島國創智能家電研究院有限公司組建,海爾龍頭企業聯合行業骨干力量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形成賦能行業的生態,持續提升中國家電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引領全球家電行業發展。

    本次“山?!摗彼蛟斓娜轿?、寬領域、多層次的國家級科技創新發布平臺,對于進一步激發社會各界參與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于青島高起點實施“十四五”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造創新城、國家重要的未來產業城、全國知名的灣區科創走廊等,將產生十分深遠且積極的影響。

    聚焦·涵養科創實力生態

    青島科創實力的增強在于宏觀,更在于很多生動的細節。

    從創新的最具代表性的主體企業來看,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青島已有六千余家企業通過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上市高企總數已達36家,年底前高企總數有望突破5400家,科技金融累計助力企業獲得信貸1198億元。從另一個數字佐證,今年前三季度,青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支出同比增加29.5%,高于工業增加值的增速。規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加53.4%,這表明,創新的市場主體比較活躍,深度創新的發展理念正在深入,創新與產業結合的不斷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效凸顯。

    在青島市科技局公示的2021年度高企上市培育庫擬入庫企業名單中,共有80家企業被納入2021年度高企上市培育庫,還針對上市培育庫企業的不同需求,實行了“一企一策”精準科技服務。以前段時間上市的云路股份為例,入庫后,云路承建了青島市軟磁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并獲得技術創新專項、入庫企業研發投入獎勵等系列支持,與國內著名院所合作打造綜合性重大創新平臺。自2019年啟動高企上市行動以來,青島已有17家高企登陸A股市場,還有20余家高企已經進入上市輔導及排隊審核階段。

    始終堅持讓企業在科技創新中擔綱“主角”,持續開展科技企業梯次培育,青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企、上市高企才能表現不俗,成為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賽輪集團采用了新型胎面膠材料制造而成的“液體黃金”輪胎,可使轎車胎的滾動阻力降低30%以上,卡車胎的滾動阻力降低40%以上。即發集團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以二氧化碳為染色介質,徹底實現了染色過程的無水化和無污水排放,顛覆了傳統的染色過程,使我國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持續領跑。

    如此“硬核”的科創表現,來源于切切實實的“生態”涵養。通過強化孵化載體的作用如華夏基石、春光里等,助推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加大資金扶持,科技企業發展的態勢愈發壯大,創新型產業集群未來可期。

    驅動·創新標桿城市的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國內構建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大背景,給科技與產業革命帶來諸多深遠影響。在大國競爭的最前沿,科技創新往往創造了許多奇跡。產業變革、社會進步,時代的召喚、民族的復興,對于創新的強調,是青島的必然選擇,也是最明智的選擇。

    來看一組數字,今年以來,華夏基石(中國)企業總部基地已引進企業23家;春光里打造“青島智谷”,已引進注冊244家泛人工智能領域企業;創業黑馬獨角獸加速基地累計引進注冊企業80家。同時,本地頭部企業打造的專業孵化器也成為發展“標桿”,海創匯在青建立7個加速器,加速項目346個,總估值達1600億元,已孵化上市公司2家、獨角獸企業3家、高企26家。

    青島走出了很多蜚聲海內外的品牌。海爾、海信、中車四方等制造業領軍企業,特銳德、聚好看、日日順物流等新經濟領域的優秀企業,還擁有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國家隊的支持,形成了完善立體的創新體系,為創新創業儲備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以人才引領科技創新,堅定不移地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和“青島菁英”人才工程,招引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引才用才機制,支持各類人才全身心投入到創新創造活動中。

    “山海·創發布會成為面向國內科創產業的會客廳,助力更多的創新產品實現在青島發布、轉化、創造,推動青島打造成國內科技創新的策源地”, 當最前沿的技術選擇青島發布,青島就能繼續補齊科技創新的短板,從而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為對標國內乃至國際一流的創新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十四五開局之年,站在今天看未來。聚焦海洋經濟、智能家電、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等重點產業,及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聚焦前沿技術與生產、消費等應用場景融合發展,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造創新城和國家重要的未來產業城,在新的征程上青島正破浪前行。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肩負國家重大戰略使命的青島,無論是體制機制、開放創新、城市治理,還是產業布局、思維模式、發展邏輯,都深刻體現了一座創新標桿城市的蝶變。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可以永遠期待青島。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尹文麗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