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格蘭德中學七年級一班傅于宸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在夏商時,人們為了農業生產,開始占卜來預測天氣,據一些史料顯示,在漢代的時候,人們就開始試著用一些科學的方式來預測天氣了。在聯合國非遺目錄中,24節氣也已經錄入。一晃幾千年,氣象預報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事物,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天氣預報是怎么預測的?人工降雨是什么原理?帶著這些疑問,今天我們來到了青島市嶗山區氣象局,探尋氣象的奧秘。
映入眼簾的是一棟高大、古典,又有科技感的房子,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陳列室,里面陳列著很多精密的儀器,每一種儀器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最引起了我們注意的是一個導彈,老師向講起了人工降雨:這個導彈是人工降雨的關鍵,導彈發射到云層里,灑出化學物質,通過化學反應,水汽凝結致雨。原來如此,我們恍然大悟。
氣象科普講解員為我們講解了溫度、濕度、地溫、日照、風速、風向等氣象知識,各種氣象監測儀器的用途,氣象歷史、天氣預報的制作和發布流程等,另外還有最高、最低氣溫計,毛發濕度計等。此行真是受益匪淺,讓我不禁驚嘆人類的智慧無窮大。
氣象謎團困擾著幾十代人,最終被科學家們一步步解開,從占卜,到圭表和日晷,又到量雨器和降雪觀測,以及現在的天氣預報,都是在不斷的發現與突破,最終演變到今日的成就,而這些,都是科學家們不懈努力的結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