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青島地鐵4號線洪山坡站至勁松三路區間右線TBM安全穿越長距離強風化VI級圍巖并順利實現貫通,提前6天完成4號線右線洞通的關鍵節點,這也是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工程TBM首次成功穿越長距離強風化VI級軟弱圍巖帶。
TBM由內海區間TBM始發井始發,經過內海區間、海泊橋站、海鞍區間、鞍山路站、鞍錯區間、錯埠嶺站、錯福區間、福州路站、福洪區間、洪山坡站、洪勁區間掘進,至勁松三路站吊出。
地質縱斷面圖
該區間大里程端為強風化VI級軟弱圍巖,這種地質風化程度越高,巖石越軟,越易破碎,甚至達到手掰可碎的程度,在掘進過程中容易造成沉降卡機。該段影響范圍約216.25米,其中53米為F26構造破碎帶,圍巖破碎,透水性較強,自穩性差;垂直穿越一條暗渠,拱頂垂直距離約6米;102米上覆粗砂層,其粗砂的透水性和流動性都很強;94.5米雜填土沖溝(一個由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原土壓實填充的深約11米的溝,且該沖溝滑動面較陡,自穩性差),沖溝底部覆巖僅6.6米。
強風化巖石類似于壓縮餅干,手掰可碎,掘進過程中巖石可能無法支撐掘進,造成卡機
區間位于遼陽路南側人行道及綠化帶下方,管線密集,人流量較大,安全風險和經濟風險都較大。同時,作為4號線洞通關鍵節點,工期壓力大。
在掘進段路面鋪設鋼板
針對施工任務重、工期緊、風險大等特點,參建各方高度重視,不折不扣地落實安全質量管理要求,通過多次專家會診、補勘、壓水試驗、打設降水井、編制針對性應急預案、桌面和現場演練、專家協同管理等措施,確保了本次風險施工的安全完成。同時,參建方實行地上地下聯動和24小時現場值班管理制度,確保對風險的及時管控與響應。
區間地下導線水準測量
每日地面沉降監測
區間右線順利貫通,提前完成4號線右線洞通的關鍵節點,為區間左線下穿提供了參考依據,為4號線按期開通運營提供了工期保障,同時為城市軌道交通TBM長距離穿越VI級強風化軟弱圍巖提供了成功經驗。
地鐵4號線全長約30公里,設車站25座,經過市南區老城區、市北區浮山后、嶗山風景區等處,覆蓋眾多人口密集區和客流集散點,途經多家三甲醫院及重點學校,是貫穿市區中部的東西向骨干線路,建成后將與地鐵1、2、3、8、11號線實現換乘,是青島市一條真正意義上的“東西大動脈”,在構筑現代化快速交通體系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將大大緩解城市交通緊張局面,推動城市總體規劃實現,顯著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目前4號線全線共有22座車站封頂,21個區間貫通,軌道工程已完成鋪軌13.6km。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竇衍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