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姚瀟雨 李釗銘 威海報道
“以史為鑒,發憤圖強!”
“劉公島的厚重歷史似一本書,讓你穿梭時空解讀并產生一種責任?!?/p>
……
這些話語,是網友們在“@威海劉公島景區”評論區的動情留言。
劉公島位于山東半島東端威海灣灣口,島面積3.15平方公里,島岸線長14.95公里,在國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素有“東隅屏藩”和“不沉的戰艦”之稱。明、清至新中國成立前,諸多海上戰事發生于此,特別是甲午戰爭,在這里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跡。
2020年,威海在劉公島打造了全國首個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主題的教育培訓基地。通過一處處遺跡舊址、一張張歷史圖片,時時提醒著人們: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愛國三問,80多年后愈加振聾發聵
1898年5月23日和24日,根據中、英、日三國協商,在黃島炮臺舉行英國租占威海衛升旗儀式。5月23日,日本太陽旗降下,中國黃龍旗升起。第二天,黃龍旗又換成了英國米字旗。
如今這里經過修復利用,被打造為一處國幟主題公園,于今年6月對外開放。
劉公島游客中心講解員沈琳琳為我們詳細講解了那段歷史:“在當年的交接儀式現場,一名北洋海軍的年輕軍官——張伯苓深受觸動,這樣令人心碎的場景,激發起他的拳拳愛國之心。他棄武從文,創辦南開大學,并發出‘中國不亡有我在’的吶喊。”
講到這里,沈琳琳伸手指向面前的國歌主題墻,墻上鐫刻著張伯苓老校長振聾發聵的愛國三問: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
張伯苓提出振聾發聵的“愛國三問”,在風雨飄搖的舊中國,種下自強圖存的新希望。
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天津南開大學考察時講到,這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
為了用好這些歷史資源,讓它們煥發時代光彩,去年,威海在劉公島打造了全國首個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主題的教育培訓基地——總體國家安全觀劉公島教育培訓基地。
總體國家安全觀劉公島教育培訓基地根據“串點成線、連線成塊、覆蓋全域”的建設思路,形成一個龍頭板塊、三個專題板塊的全域國家安全教育培訓基地總體架構。作為常態化開展全民國家安全宣傳教育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建好用好總體國家安全觀劉公島教育培訓基地被列入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目前,基地27處教學點及9處國家安全主題公園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沈琳琳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威海將國家安全教育列為“必修課”,讓人們在警鐘長鳴中增強國家安全意識。
沉浸體驗,國家安全入腦入心
采訪當日,記者遇到了帶孩子來劉公島參觀學習的王女士。在公所后炮臺體驗館,她通過點擊和滑動數字觸摸屏和數字透明展柜,了解了火藥和炮彈的相關知識,和孩子“對陣”操縱火炮,學習如何瞄準與發射。“能夠親身體驗,尤其是對小孩子來說,能夠更加直觀了解當時海軍的裝備情況,也能夠記得更牢?!蓖跖空f。
作為近代以來劉公島上修建的第一座海防炮臺,公所后炮臺雖然經歷多次戰爭,但遺址保存完整,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在最大程度保留公所后炮臺遺址風貌的基礎上,體驗館充分利用數字交互、數字投影等技術,通過數字演繹的方式,再現劉公島保衛戰場景。
“講到年代的時候,語速要放慢一點,讓游客聽清楚?!?/p>
“這場戰爭涉及的哪些國家和人物,要重點突出一下?!?/p>
“跟小朋友講解的時候,要多互動,他們才能集中注意力?!?/p>
在讓警醒之聲更有現代感的同時,劉公島上的講解員們還會變換視角、轉換語言,讓歷史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沈琳琳告訴記者,隨著展館升級改造,解說詞自然也要更新,“在叩問歷史的時候,也要和當下的時事政治緊密結合起來。”
過去,劉公島主要是激活了東泓炮臺等集中在東部的歷史文化資源。伴隨著總體國家安全觀劉公島教育培訓基地的打造,如今,黃島炮臺和公所后炮臺等歷史資源,也被充分利用起來。
在建設過程中,基地始終把完善教育服務功能、提升承接培訓能力作為根本任務,全面梳理教學資源,不斷壯大師資力量,針對不同培訓時長和對象開發2—5天的特色教育培訓套餐,不斷完善教學培訓體系框架。此外,組織編印2套教學叢書、2套展陳叢書,廣泛搜集資料編印基地情況概覽,為開展特色教學培訓奠定了基礎。
截至目前,已有來自北京、廣東、山西等省內外180多批次4萬多人到基地參觀學習。
沈琳琳說,現在劉公島教學區還實施講解員“拔尖”計劃,每月開展“紅色故事小演練”?;卦谛迯徒ㄔO公所后炮臺體驗館等特色“打卡地”,增加互動性,吸引人們走進來的同時,還組建了“百人紅色宣講團”,走進部隊、企業、學校等地,打造“行走的黨課”,讓警醒之聲更具時代感、傳播更深遠。
責編:馬洪震審核:馮世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