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奮力走在前丨“落后村居”到“幸福社區”變形記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高瑞嵩 王瑋瑋 青島報道

    “社區里整潔靚麗、規整有序;小區內綠植掩映、愜意悠然;管理上科技加持智能高效……”走進青島市李滄區上流佳苑社區,舒適的環境以及現代化與智能化打造的場景,是這里給大家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上流佳苑社區的幸福生活與靚麗現實并非傳承而來,而是社區黨委和居民通過敢于改革、不懈努力的堅定意志一步步創造而來,這就需要從曾經是落后村居的李家上流村說起。

    上流佳苑社區

    放棄自家生意 他毅然接手了大家眼里的“爛攤子”

    李家上流村因地理位置居于李村河上游而得名。當時,雖名曰上流,但實際卻并非如此。20世紀80年代,這里的村民辛苦勞作一年,人均收入也不過六七百元,貧瘠的山地與落后的經濟基礎讓村民余糧不足、創業無路。那時,村集體都處于“負資產”狀態,村容村貌是什么樣子就可想而知。面對當時村莊貧窮且艱難的境況,沒有人愿意來接手這個“爛攤子”,更沒有人有信心將它帶出貧窮的境遇。

    1993年,年僅29歲的李存業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了李家上流村數一數二的“萬元戶”,但在此時他卻做出了一個讓很多人不解的選擇:他放棄了自己做得正紅火的生意,選擇當起了一名“窮村官”。這在當時既讓家人想不明白,也讓村民覺得不可思議??衫畲鏄I堅定地認為,作為一名黨員,一名生長在這片土地的人,他有責任、有義務帶領大家走出貧窮、奔向富裕。也就是從那時起,他放下了自己蒸蒸日上的養殖生意,開始一心一意籌劃李家上流村的發展,毅然決然地接手了大家眼里的“爛攤子”。

    上任之初,李存業首先從村委班子建設入手,開展了增強班子團結、整頓工作作風、制定規章制度規范黨支部等工作。他帶領班子成員挨家挨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帶頭到街上整治村容村貌,并且說服了家人,把自己家做生意的30余萬元拿到村里當做辦廠、招商的啟動資金。他的這些擔當和實干的做法,讓村民們感覺有了“主心骨”,內心也感受到了未來發展的希望。

    在李存業的帶領下,1993年,李家上流村建起了首家集體企業——李家建材廠,當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251萬元,村民人均增收1050元。村民們嘗到了集體經濟帶來的甜頭,支持村集體的勁頭更足了。

    此后,村里加快了招商引資的步伐,先后引進食品、工藝品等多家內外資企業;與青島恒星學院、青島市體育運動學院等高校實現了聯合建校,集體經濟開始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截至舊村改造前,李家上流村集體經濟年純收入1800余萬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7800元。李存業帶領一班人,通過艱苦創業,開啟了老百姓共同致富,邁入小康生活的嶄新之路。

    凝心聚力謀發展 “落后村居”變身“幸福社區”

    2009年,李家上流村被列為青島市“兩改”項目之一,開始實施舊村改造。

    項目立項前,時任社區黨支部書記的李存業帶領班子成員對全村400多戶居民進行了一對一的走訪,挨家挨戶解釋舊村改造將給居民生活、社區集體帶來的變化,取得了社區居民的支持。在拆遷過程中,李家上流村實現了三個100%,即居民表決同意率100%、7天內簽訂協議率100%、20天內搬遷率100%。

    上流佳苑社區居民安置房于2010年1月開工建設,秉承“生活最深刻、群眾最智慧”的原則,社區從安置房的戶型設計到建設用料、每一個建設環節,都組織黨員、居民代表到建設現場觀摩討論,并且定期舉辦居民開放日,讓居民參與設計自己的家園。

    李家上流舊村改造還創造性地采取了“先建后拆、自建自拆”的模式,成立了自己的置業公司,在為居民把好房屋質量關,保障工程施工進度的同時,節省各項資金2000余萬元,用最短的時間為群眾爭取到了最大的利益。

    安置房建設完成后,社區黨委了解到居民迫切希望搬進新居的需求后,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按照每戶4萬元的裝修標準,共計投入2000多萬元對回遷房進行了精裝修,達到了拎包入住的標準。同時,按照親水性和原生態的設計理念,投資2000多萬元對小區進行了環境景觀建設,達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宜居小區標準。

    整潔漂亮的上流佳苑社區

    李家上流居民于2011年9月實現了回遷,居民們告別了祖祖輩輩居住的低矮平房,住進了寬敞明亮、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小區,實現了從“落后村居”向“幸福社區”的轉變。2016年李家上流社區由“村改居”社區體制轉變為城市社區體制,更名為上流佳苑社區。

    今年集體收入有望破億元 給居民穩穩的幸福感獲得感

    居民住進了現代化的新居,有了固定的收入,生活呈現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態勢。居民腰包鼓了,精神文化層面的提升也要跟得上。為此,上流佳苑社區投資400余萬元建成了集文化、藝術、健身、社區公益事業等10余種功能于一體的市民活動中心,打造了圖書室、棋牌室、健身室、舞蹈排練室、日間照料中心等功能區域,面向全體居民免費開放,各活動室設施齊全、專人專管,確保市民中心真正發揮好活躍社區文化的作用。

    社區還配套建設了綠色便民大食堂,為老人們發放就餐補貼,提供一日三餐供應?,F在綠色便民大食堂不光老年人可以來,社區的年輕人也會經常光顧,給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綠色便民大食堂給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午飯時間,前來上流綠色便民大食堂就餐的李阿姨說:“自從有了這個大食堂,我們這些老年人吃飯可便利多了,省去自己在家做飯的麻煩,直接來這里即可。并且餐費社區還給補貼一大半,10塊錢的飯菜,自己花3塊就能買到,真的很實惠。我們也非常感謝社區為我們這些老年人提供這么好的環境和條件?!?/p>

    有了這個大食堂,解決了社區老年人自己做飯的煩惱

    除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和便利溫馨的社區服務,為了給居民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流佳苑社區還將智慧社區的打造作為重要事項。如今,社區內既有智能化垃圾分類投放點,也有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既有車輛道閘系統,也有物聯網感知設備,真正實現了讓居民住得舒心、安心、放心的目標。

    社區內智能化垃圾分類投放點

    現在的上流佳苑社區早已完全告別了曾經李家上流村的面貌,成為真正的“龍頭社區”“幸福社區”。據悉,截至2020年,上流佳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達9800萬元,人均年收入8.8萬元,2021年將有望突破億元,將進一步讓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來源:大眾報業·海報新聞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