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心中大概都有自己的詩和遠方?;蛟S是去一處古跡,感受歷史的脈動;或許是去高山之巔,俯瞰萬物的渺小;又或許是去到小巷之中,品嘗快要遺失的味道。在現下這個不同尋常的時期,我們大概都和蔡瀾先生一樣,有著這個疑問:去哪里?
已近耄耋之年,卻依然不減旅行尋味之心,依舊筆耕不輟的蔡瀾先生也將自己對旅行的新思考寫進了《去哪里?》一文中,這篇文章被收入到他的最新散文集《蔡瀾旅行食記2》中。
由青島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蔡瀾旅行食記2》是2016年出版的《蔡瀾旅行食記》的續篇,精彩不遜前篇,內容更有升級。整本書就透露著一個“新”字、一股新意。
青島出版社出版《蔡瀾旅行食記2》
《蔡瀾旅行食記2》中收錄了20余篇蔡瀾先生未公開發表過的新文章。特別收錄了他2020年最新作品《去哪里?》,帶來的新鮮感讓人大呼過癮。
《蔡瀾旅行食記2》部分文章還附錄了“蔡瀾微語”,同步帶來與文章相關的蔡瀾小趣事和新點評,讓讀者讀舊文章也能有新感受。
《蔡瀾旅行食記2》內頁
《蔡瀾旅行食記2》內頁
蔡瀾先生年輕時留學日本,吃過苦,也肆無忌憚地快樂過。后來他帶旅行團,也時時去往日本,享美食,浸溫泉,可謂是白首不忘日本味道。對于日料,他可以將高檔的懷石料理從第一道的“先付”,到第七道的“食事”,再到最后的水果、蕨餅,一道道菜的食材、做法、裝飾,給你講得透徹。在他的筆下,懷石料理就是一件件藝術品。比如他講第一道“先付”,也就是前菜,裝飾品就已是“用快刀削出的蘿卜薄片,上面染了少許的紅色,卷成一團,里面生了火當成燈籠”。再看第四道“烤物”,烤的是梭子魚,但“用寫著日本書法作品的陶碟子盛著,配上還沒有變紅的綠色楓葉,表示秋天將要來到”。享用這樣的懷石料理,就不僅是吃美味了,更是一種藝術的熏陶。
在《蔡瀾旅行食記2》這本書中,意大利絕對是個高頻詞匯,因為意大利“有享受不盡的美食”。
意大利有大如一塊牛排的大白蘑菇,“煎后用刀叉鋸之,令人印象尤深”;在意大利,牛肝菌的做法千變萬化,意大利飯中最受歡迎的是牛肝菌飯,意大利人做pizza時也在上面鋪幾片牛肝菌,還會用它來做沙拉;意大利有種飯是把米塞進鯉魚肚子里做出來的,和順德人的鯉魚蒸飯異曲同工,非常美味;意大利人非常會吃內臟……
這個古文明顯赫一時,又是文藝復興運動發源地的國度,又有著怎樣的飲食文化呢?真令人心馳神往??!
《蔡瀾旅行食記2》內頁
蔡瀾先生的人生思考穿插于吃吃喝喝之中,看似輕松,卻發人深省。他在新文章《跳出框框》中說:“豪華是一種感覺,各人認為的不同,只要跳出框框思考就是?!薄疤隹蚩蛩伎?,都是驚喜,都是享受?!蹦窃鯓铀闶翘隹蚩蚰??這就不得不說一下蔡媽媽的故事了。蔡先生的媽媽喜歡早上喝白蘭地,倪匡先生看到后說他不喝,他是要在晚上喝的。蔡媽媽就懟他說:“你不喝,我喝,現在是巴黎的晚上!”詼諧的故事之中,道理讓人醍醐灌頂。
很多人認為,像蔡瀾先生這樣一位美食家、旅行家,斷然不會吃方便面,但其實他很喜歡吃方便面,不能想象沒有方便面的日子。這也正如他自己所說的“跳出框框”。
我們要如何跳出框框呢?旅行未必非要親歷,美食也并非定要親嘗,到《蔡瀾旅行食記2》里云體驗一把也會大有收獲!
作者:賈華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