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區在文化建設上,健全“區、街、社、網、企”五級文化服務體系,舉辦“兩節一會”等品牌文化活動,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生活逐步提升,文化強區全面啟動,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逐漸樹立起文化市北的良好形象。
基礎建設品牌活動并舉
市北區狠抓文化陣地規范化建設,22個街道、137個社區打造的免費開放公共文化服務場所,與區文化館、圖書館共同建立起“區、街、社、網、企”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全區擁有各級文化團隊3600余支,參與群眾10萬余人次。市北區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7個(包含國家級1個、省級4個、市級1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1人(包含省級1人、市級6人),非遺傳習點4處,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弘揚。
積極探索創新型文化服務模式,持續與專業院團和高資質的社會團體、發動群眾“走上舞臺”相結合,近年來共為全區居民群眾送上5萬余場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3.5萬余節門類多樣的公益培訓以及公益電影、非遺展示、兒童話劇等眾多服務;積極開展“文馨惠民”文化促消費活動,組織區內圖書、影院、文化演出、文藝培訓等60余家簽約企業,為群眾發放文化消費券10萬余張,市區兩級補貼資金350多萬元,直接帶動全區文旅消費600余萬元;發放“8元觀影、5元逛博物館、5折購書”電子優惠券,區級補貼金額200余萬元,市北區近30萬名居民享受到政府送上的文化生活實惠“大禮包”,有效刺激我區文旅消費市場;建設打造6處移動圖書館,提供紙質圖書6000冊、電子圖書50000種,實現無縫隙、便捷式、全方位的閱讀方式;創建“文藝輕騎兵”志愿團隊,通過市北HOT音樂微演藝、“午間六十分”等活動,走進社區、走進樓宇、走進商圈,開展各類文化志愿服務百余場;與山東省書畫學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社區設立16處“微型美術館”示范點,定期邀請省書畫學會走進社區與居民近距離交流互動。
市北區打造“兩節一會”文化活動品牌,通過辦好群眾文化藝術節、青年文化藝術節和蘿卜元宵糖球會等大型活動積極發動群眾廣泛參與,不斷滿足居民的多元文化需求。
每年青島蘿卜·元宵·糖球會期間組織舉辦各類文體、旅游、商貿等主題活動40余項,社區民俗活動100多項,參加演出人員3000余人,觀眾300萬余人次;市北區群眾文化藝術節以“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為主線,根據不同年齡群體的文化需求,通過書畫、攝影、音樂、游戲等多種藝術形式,每年組織近百支群眾隊伍開展十余項活力時尚、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各類群眾性舞臺演出500余場,通過搭建城市互動體驗的共建共享平臺、群眾廣泛參與的交流展示平臺,繁榮群眾文藝精品創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自2020年起,市北區圍繞“青年經濟”、“夜文化”創辦年輕時尚的“青年文化藝術節”,兩年里通過線上板塊招募并評選出年度“54先鋒青年”、“青年文創家”等優秀青年代表,通過線下板塊開展深受年輕人喜愛的20多場說唱音樂會、街舞大賽、街頭籃球、極限長板、交友派對、青年論壇等各具特色的交流互動活動,共吸引20萬余人參與,在全區掀起匯聚青年力量、激發創新創造的熱潮。
打造文化發展嶄新格局
今年以來,市北區充分發掘利用特色鮮明的紅色文化、港口文化、工業文化、商貿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資源,全面推進文化強區建設,叫響“文化市北”品牌,提出“到2025年,將市北區建設成為紅色引領、開放多元,港產城文深度融合的文化強區”的工作目標。通過搭建“一核三帶六矩陣”的文化空間布局,強化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將十項文化載體作為重點工程,全力打造“13610”,即一核引領、三帶輻射、六陣鋪開、十大工程支撐的文化強區發展格局。
隆重舉辦“百年的你正青春”市北區文化強區建設系列工程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先后對外發布了市北區文化強區“十大文化工程”、“十大百年文化IP”、“2021年十大文化活動”等系列工程,聘任“首批文化合伙人”,簽署文化重點項目等。截止目前,紅景新區已建設完成并對外開放,臺東國家級示范區等三項工程已開工建設,機車文化體驗公園、七大歷史街區的里院展館預計年底向市民開放;RCEP國際博覽中心等3項工程已明確建設規劃;青島星巢廣匯娛樂有限公司產業項目已成功落地,集裝箱部落等兩項已立項施工;薈文化·悅生活小區市集以及青年文化藝術節等6項文化活動已成功舉辦,“文化在身邊”文化惠民系列活動等4項文化活動持續開展,惠及群眾近200萬人次。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辛小麗 通訊員 郝玉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