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京杭大運河“黃金水道”畔的江北水鄉

    原標題:京杭大運河“黃金水道”畔的江北水鄉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棗莊臺兒莊古運河。 沙見龍 攝

    題:京杭大運河“黃金水道”畔的江北水鄉

    作者 沙見龍

    “黃金水道”“活著的運河”“紅色的運河”……因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及承載的特殊歷史背景,京杭大運河棗莊段被賦予了諸多“頭銜”。悠悠運河流淌百年,棗莊這座因河而興的城市“活用”運河資源,以獨特方式彰顯著沿運城市的“別樣”脈動。

    10月18日,“千年運河千里行”暨“愛上大運河”活動的中外媒體記者參觀臺兒莊古城。 沙見龍 攝

    避黃干擾 棗莊段應運而生

    開鑿通航400多年來,大運河棗莊段河道通暢,物資商品流通如織,至今仍是京杭大運河南北航運的重要樞紐?;厮輾v史,中國明中期以前,會通河濟寧至徐州的一段河道從徐州入黃河。為避開黃河擾運之弊,明代嘉靖和萬歷年間開鑿了南陽新河和泇運河。

    泇運河全長260里,棗莊段占其中的160里,此段成為大運河唯一一段呈東西走向的運河。該河開通后,緩解了船只因黃河泛濫沖決、淤塞運道,而導致的漕運停滯問題,行程縮短了70里。在2004年中國實施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中,史稱泇運河的棗莊運河仍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承擔著南水北調向北輸水和省際供水任務。

    10月18日,“千年運河千里行”暨“愛上大運河”活動的中外媒體記者參觀臺兒莊古城。 沙見龍 攝

    因河興商、興市文化承南北包容兼續

    流淌的運河兼收并蓄了南北方文化,在各個沿運城市留下印記。要了解大運河棗莊段,位于棗莊市臺兒莊區境內的臺兒莊古城成了不得不提的文化地標。

    臺兒莊古城這座傍水而筑、因河而興的“水旱碼頭”,曾是一座商賈云集、建筑風格獨特、文化底蘊深厚的水鄉古鎮,有著大運河上最完整的運河文化遺產體系,被稱為“活著的運河”。

    據臺兒莊古城旅游集團副總經理黃曉莉介紹,作為連接運河南北的中間段,棗莊段在民俗、美食、建筑等各方面形成了南北雜糅、各派融匯的獨特運河文化。此外,臺兒莊處于海洋文化向陸上文化過渡地帶,呈現出東西合璧的特點。臺兒莊大戰賦予了臺兒莊運河“紅色運河”的特色,還形成了以運河船工號子、運河大鼓、魯南花鼓、漁燈秧歌等為代表的非遺體系。

    中外媒體記者體驗臺兒莊古城內的非遺項目。 沙見龍 攝

    “活用”運河資源打造全域游

    擁有運河棗莊段這一大運河航道上不多見的“黃金水道”,如何利用運河資源塑造城市形象成為棗莊不斷探索的方向。

    恢復重建臺兒莊古城是運河資源保護的一個契機。當地圍繞古城歷史遺留的生產、生活民間技藝挖掘展示非遺項目;依托資源和文化重建古城,通過建設港口、開發工業和服務業項目來挖掘利用運河文化。

    當前,各大沿運城市都在搶抓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機遇,全力做好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棗莊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吉忠認為“這對棗莊來說也是難得的機遇”。該市提出著力構建區域聯動的“一城一河一區一鎮一湖”發展新格局,形成大運河文化帶主軸帶動整體發展、交通網絡高效連接、多點聯動合力發展新格局。

    10月18日,臺兒莊古城旅游集團副總經理黃曉莉接受中外媒體記者采訪。 沙見龍 攝

    打造“黃金水道”畔的品質新城

    1961年,棗莊市由地轄市改為省轄市,60年來綜合實力實現大跨越,全市GDP從當年的2.51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2020年的173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4190萬元增長到140.8億元,分別增長690倍、335倍,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9.4:40.6:49.8。

    進入新世紀,棗莊全力推動城市轉型,爆破小水泥、小火電廠,關閉30萬噸以下小煤礦……該市“一黑一灰”的形象漸行漸遠。如今,棗莊非煤產業增加值占比超過8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接近40%,“四新”經濟占比達到27%,徹底改寫了“一天三頓飯,兩頓靠煤炭”的歷史。

    中共棗莊市委書記陳平曾在該市建市60周年座談會上表示,面向新時期,棗莊將全力打造資源型城市創新轉型示范市、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市、運河文化帶生態宜居市、魯南門戶樞紐市、京滬廊道智能制造高地,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完)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