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楷模發布儀式現場,有一幅手繪地圖讓人印象深刻。這張地圖是李涌生前畫的最后一張地圖,也是他繪制的第八版地圖。李涌生前的同事同三高速大隊的紀尚松、徐萍、張成功和李旭日,講述了這一張地圖的由來。
這一張地圖,并不是李涌隊長在辦公室繪制出來的,而是跟隨他在巡邏途中不斷完善,才呈現出了現在的樣子,各種不同的顏色精準地描繪出了高速沿線所有的交通標志、標牌、卡口設備、霧區、涵洞、橋梁等重要信息。
交通線就是生命線,地圖上每一厘米的偏差,就意味著在高速行車中危險又多了幾分。李涌每一次的精益求精,就是為了讓駕駛員在路上的安全能夠多一些。在這幅2.5米長的地圖上有一個特別要注意的地方。徐萍為大家講解道,在645公里處有一處互通立交,由沈海高速進疏港高速需要從這里進入,有一天,李涌隊長在巡邏途中注意到,這個互通立交的標識牌原先是設置在了沈海高速644公里的位置。
高速公路上車速快,1公里的距離對于在高速公路行駛的駕駛員來說太近,留給駕駛員反應準備的時間太短了,于是,李涌隊長掐表計時,多次實驗,核算標識牌設置在多少公里的位置才更加合適。經過來來回回反復計算,最終,李隊建議將標識牌的位置設置在643公里+400米處附近,以便駕駛員有充足時間選擇道路,避免來不及反應而錯過路口。在這張地圖上,李涌隊長同步將這個標識牌的位置由644公里移至了643公里處。同樣,在這張地圖上所有由李涌隊長確認的點位信息都經歷了這樣一遍又一遍的斟酌、演練,這些點點線線刻畫在地圖上,也刻畫在了李涌隊長心中。
這張地圖為高速交警的日常巡邏提供了很多幫助。“未來,我們會在李涌這份地圖的基礎上,制作同三大隊所有中隊的轄區地圖,安排專人測量、繪制,將大隊轄區的所有路段連接起來?!奔o尚松說。
這是一張交通地圖,也是人民生命線的保障。畫下去、傳下去,讓我們的交通出行能夠更加安全、讓路上更暢通、可以讓執法執勤更加高質量,更可以讓李涌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崔現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