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8月12日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轉場啟用,截至11月12日,青島膠東機場海關著力強化監管、優化服務,3個月來共監管青島空港進出境航空器1213架次,進出境旅客22668人;監管進出口貨物2.4萬噸,受理進出口報關單9.7萬票,業務運行情況保持平穩態勢。尤其是今年10月份,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及地區單月貨運量首次突破萬噸,創青島空港口岸歷史最高水平,也標志著海關物流貨運監管能力全面提升。
航空物流降本增效
11月4日,一批由中外運敦豪國際航空快件有限公司承運的542公斤電磁閥等貨物搭乘KE861次航班進境,航班落地后就迅速辦結了全部通關放行手續,快件公司當天就能為國內客戶進行配送。
今年8月12日,青島膠東機場正式轉場運營。“貨物出口入站和進口提貨都取消了短駁環節,進口貨物到港當日,我們報關的貨物約有一半可以完成清關,平均通關時間較之前縮短6小時以上。”談起機場轉場變化,中外運敦豪國際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清關主管生志剛介紹說,經初步測算,轉場以來公司進出口快件倉儲費和操作費比在原機場節省約12.6萬元。
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青島機場國際及地區貨量7.7萬噸,同比大幅增長80%。轉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以來,海關針對新機場貨運現場實際,推進現代化海關監管場所建設,全面取消二級庫,實現一級庫閉合監管,減少貨物放行前的工作環節,實現物流信息簡明化、海關指令便捷化、通關放行智能化,極大程度降低進出口企業的中轉、短駁、倉儲等費用。
在跨境貿易中,海關不斷優化通關流程和作業方式,實現海關業務“一網受理、一網通辦”,允許企業采取“業務先辦、資料后補”等容缺辦理方式,精簡單證及證明材料,通過大力推行各類監管措施改革,有效壓縮了通關時間,提高通關效率,確保貨物通關“零等待”“零滯關”。今年10月份,青島空港口岸進出口貨物通達5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值達7.2億元。
提升運力補鏈強鏈
11月8日,一架全貨機從青島膠東機場起飛,滿載電子零件、機械配件等20余噸貨物,抵達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這一航線自今年6月份開通后,每周四、周日執飛兩班,航程6個小時,每次載貨為20余噸。
相比以往,新航線航班不需要在俄羅斯經停落地加油、更換機組,每次節省費用50萬元以上,時間節約5個小時。航線運力承包人通用技術集團物流有限公司經理陳亮介紹,新航線將對公司國際航空貨運的發展和貨運結構的完善,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航空貨運具有承運貨物附加值高、快捷高效等特點,是穩定供應鏈、發揮機場動力引擎作用的重要途徑。轉場以來,青島膠東機場海關堅持發揮海關職能優勢,引導支持機場集團、航司、物流企業對接,結合運力配置、市場需求及海關現有保障能力,積極支持貨運包機、客改貨航線開通,進一步提升空港口岸運力,緩解貨物發運壓力。
在海關和口岸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下,青島膠東機場在前期芝加哥、列日全貨機航線的基礎上,年內相繼開通運營至多倫多、溫哥華、莫斯科、倫敦、阿拉木圖等9個航點的全貨機和客改貨航班。目前,青島機場國際全貨機航線增至7條,數量創歷年新高,年內還將計劃開通至法蘭克福、紐約、洛杉磯等全貨機航線,青島空港進出口貨物集疏能力將進一步提高。
暢通往來嚴密監管
“這次入境體驗非常好,基本不用排隊,坐了10多個小時飛機,已經很疲憊了,過海關時只進行手提行李的檢查,不用再搬沉重托運行李過機檢查了。”11月13日乘坐法蘭克福至青島入境航班的黃女士說到,這種設計感覺特別貼心,給旅客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轉場以來,青島膠東機場海關在青島空港口岸建成全面先期機檢智能審圖及風險攔截系統,全面采用海關和安檢“一次過檢”出境監管模式,在有效提升監管效能的同時,極大提高通關效率。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致力于打造智慧機場,提升商旅體驗“溫度”,海關以“三智”理念為指引著力提升智慧監管水平。海關在旅檢現場持續加大科技應用,借助圖像分析技術,通過箱體識別、行人識別等AI智能算法、托運行李隱蔽標記技術,提高風險行李的查獲率。
為提高監管效能,海關采用遠程集中判圖、智能輔助審圖算法等技術和海關智能查驗臺建設,對入境托運行李遠程檢查、自動布控、智能攔截,讓絕大多數守法旅客真正享受無感通關體驗,同時有效打擊水客、最大程度減少團伙作案。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