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北交所開市,全景分析青島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畫像

    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首批8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兩家總部位于膠州的企業青島建邦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島豐光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其中。至此,青島2021年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12家,A股上市公司總數達到56家,總數達到71家。

    放到全國范圍來看,首批8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有16家為工信部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此前,北京證券交易所9月2日正式成立時,官方曾將此解讀為,“有效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專業化發展平臺?!?/p>

    以此為契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資本市場之路受到空前關注。

    作為國內最早提出引導工業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城市,青島早在2012年就印發了《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產品(技術)認定辦法》。

    在目前工信部發布的前三批總計4762家“小巨人”企業中,青島97家入選,位列全國第8,主要分布在西海岸、膠州、城陽、即墨等區市。

    這意味著,青島有一支儲備還算不錯的北交所上市后備力量。

    不過,整體來看,青島“小巨人”企業數量在全國領先,但同時也存在科技研發投入不足、股改比例不高、融資進展慢等問題。

    應該說,這跟青島97家“小巨人”企業所處的行業有很大關系。

    97家小巨人企業中,其他制造業、專業技術服務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業、汽車制造業等排名前五的行業占比57%。

    青記此前曾在文中分析,由此對整個青島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兩個比較大的影響:

    一是傳統制造業跟服務業結合不夠緊密,由此帶來的服務業升級也受到限制。

    二是傳統制造業無論崗位薪酬還是工作環境,不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喜好,很可能會導致這座城市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有限。

    因此,在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上,青島需要轉換賽道,對標“硬科技”,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集成電路、新材料、工業4.0等領域發力。

    此外,青島還應該加大對“小巨人”企業融資支持力度。

    以下內容節選自由青記智庫和首頁傳媒共同出品的報告《青島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全景畫像分析》。(點擊文章最下方可下載全文)

    1、區域分布

    從區域分布來看,西海岸新區、膠州、城陽、即墨等中小企業聚集的區市貢獻了全市68%的“小巨人”企業。其中,西海岸新區入選企業數量領跑青島,共有21家;膠州市入選企業數量緊隨其后,為16家,其次是城陽區(15家),即墨區(13家),平度市(9家),萊西市、嶗山區、李滄區和高新區各有5家。

    市南區和市北區目前分別只有2家、1家“小巨人”企業。

    2、成立時間

    從注冊成立時間來看,97家“小巨人”企業從事相關業務領域平均時間接近15.7年。

    青島這一數據跟全國“小巨人”企業平均成立時間16年的數據持平。

    而研究表明,我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僅3年左右,遠小于專精特新企業的平均成立年限,說明成就專精特新需要較長時間的專業能力積累。

    97家“小巨人”企業中,2000年之前注冊成立的企業有16家,其中最早的是1994年注冊成立的青島國林環??萍脊煞萦邢薰?,目前已經成立27年。

    此外,還有不少“小巨人”企業是在青島老工業企業的基礎之上“變身”成立的。

    比如,青島華威五金工具有限公司,是原來的青島市平度度威臺鉗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國內最大的臺鉗專業制造商之一。

    青島昊悅機械有限公司前身為青島婁山農機修配廠,成立于1969年,1999年03月由其前身青島婁山農機廠(國營)實施改制,更名為青島昊悅機械有限公司。

    還有青島海力達齒輪箱有限公司前身為青島第一齒輪廠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迎來了青島“小巨人”企業的第一次集中注冊成立高潮,這一年有9家后來成長為“小巨人”的企業注冊。

    進入2000年,在2000-2010年期間,共注冊成立59家企業,平均每年增加4-8家企業,其中自2003年開始,每年持續增加6-8家企業,迎來第二階段小高潮。

    2011-2021年,共注冊成立22家企業,其中2011年是青島“小巨人”企業注冊成立的第三個高峰期,共成立10家企業。

    自2017年青島彎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以來,近4年來,青島暫無新注冊企業入選國家級別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3、研發投入

    專精特新“小巨人”都是深耕產業鏈某一環節或者產品,擁有自己核心技術,研發創新能力強,在技術獨創性和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已經具備一定優勢。

    青島“小巨人”企業科技研發投入占比的平均值為5.7%。

    其中,有62家企業科研費用占比低于平均值,33家高于平均值,其中。有7家公司科研占比超過10%,青島海納光電環保有限公司的科研占比達18%,排名第一。

    4、行業分布

    在行業分布方面,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集中度前三的行業領域分別為先進制造與自動化(46家)、新材料(20家)、電子信息(7家)。

    細分行業屬性,專用設備制造業12的企業數量最多,其次是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業、汽車制造業、其他制造業、批發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研究和試驗發展等。

    這與青島工業產業布局基本相符。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青島規上工業營收前十強分別是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金屬制品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

    5、融資情況

    97家“小巨人”企業中共有4家企業在A股上市,科創板1家,創業板2家,主板1家。在業績上,4家A股“小巨人”企業平均實現營業收入29903.7萬元,平均實現凈利潤4718.2萬元。(備注:青島97家“小巨人”企業中,有一家為“青島蔚藍生物集團有限公司”,并非上市公司的“青島蔚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朗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思普潤水處理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業申請創業板上市已獲受理,青島云路先進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申報上交所科創板IPO已過會。

    從股改情況來看,青島97家“小巨人”企業,目前共有28家企業完成了股改,占比28.8%。

    對比來看,深圳169家小巨人企業中,已有22家企業在中小板、創業板或科創板上市(含已過會),59家企業已經完成股改,占比34.9%。

    融資情況方面,青島97家“小巨人”企業中,有18家企業實現融資。融資次數最多的是青島國林環??萍脊煞萦邢薰?,實現7輪融資。青島中科英泰商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在2019年,實現億級人民幣B輪融資。

    6、企業“掌門”背景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青島97家小巨人企業的掌門人多為70后,近半數為研究生學歷、高級工程師,自身在本行業領域有一定科研建樹。

    青島東海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崔云龍,高級工程師、中國酪酸菌之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新藥項目評審專家,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獲國家“科技部創新創業人才”稱號。提出“保護腸道菌群,就是保護健康和生命”、“益生菌飽和療法”、“開啟全生命周期的人體微生態健康管理,實現健康中國”等理論。

    青島云路先進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李曉雨,1970年8月生,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

    青島國林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丁香鵬,1958年生。主要從事臭氧產生機理的研究、臭氧設備制造技術以及臭氧應用領域的研究,擁有國家專利7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青島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安民,1965年6月生博士學歷,2003之前就職于美國,是美國硅谷科技協會(非盈利機構)的副會長。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