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VR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處于技術突破期、產品迭代期、產業成長期、生態生長期、市場爆發期、投資活躍期
目前能在VR設備上承載的內容并不多,現象級內容更少,一些VR產品僅停留在炫技層面,同質化較多
加快制定“卡脖子”技術首次(批)應用支持政策,完善風險補償機制,推動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在應用中不斷迭代完善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胡錦武 余賢紅 郭杰文
作為引領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VR(虛擬現實)跨界融合了三維顯示技術、計算機圖形學、傳感測量技術和人機交互技術等多個領域的技術,是下一代通用性技術平臺和互聯網入口。這一新興產業正在孕育上萬億元市場空間,被寄予厚望。在“十四五”規劃中,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被列入數字經濟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近日,《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多位行業專家和企業了解到,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5G快速商用以及“非接觸式”消費需求等因素推動下,虛擬現實技術不斷進步,應用場景日益豐富,產業生態持續完善,虛擬現實產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這一產業仍存在缺少“殺手級”應用、關鍵核心技術有待突破、龍頭企業缺失等痛點,是這一產業由虛向實、做大做強必須破解的現實之問。
2021年9月8日,參觀者在2021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現場體驗5G+VR賽車 陳其保攝/本刊
虛擬現實就在你我身邊
裸眼3D大屏畫面向前延伸,虛擬主持人“江小薇”步入舞臺中央,與現場主持人展開互動……不久前在江西南昌召開的2021世界VR產業大會云峰會開幕式上,虛擬主持人的亮相引發與會嘉賓熱議。在這次展示中,虛擬主持人的動作和表情融合了光學動作捕捉、3D建模、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通過高性能電腦演算,呈現出逼真效果。
這是虛擬現實技術不斷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VR產業迎來諸多利好。政策上,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支持VR產業的政策出臺。如2018年底工信部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019年江西出臺加快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33條”、已投入扶持資金累計超過4500萬元。網絡基礎設施上,5G發展提速,“大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的特點為VR應用推廣創造了良好網絡條件。疫情暴發以來,“非接觸式”消費需求不斷催生,為VR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市場環境。
在眾多因素推動下,今年以來VR產業發展突出呈現出以下三大進展。
技術進步“多點開花”。2021世界VR產業大會云峰會期間,虛擬現實產業聯盟發布的15項我國虛擬現實產業重要成果顯示,在關鍵技術領域,我國虛擬現實產業在近眼顯示技術、多感官協同技術、全景攝錄技術、虛擬仿真技術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例如,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市混合現實與新型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的多感官協同的長時沉浸虛擬現實關鍵技術及應用等。在近眼顯示環節,我國在快速響應液晶屏、硅基OLED等領域已具備量產和技術優勢。
記者了解到,得益于技術發展,雙眼4K分辨率技術成為VR眼鏡主流標配,產品更加輕薄化,舒適度有所提升,促進了市場培育。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介紹,今年以來線下體驗店數量增長迅速,網易、愛奇藝等互聯網企業紛紛布局線下虛擬現實體驗館,VR電影、VR競技游戲等成為新的體驗熱點。
應用場景“百花齊放”。VR+游戲、VR+醫療、VR+教育、VR+交通管理、VR+工業制造、VR+文化旅游……近年來,隨著虛擬現實關鍵技術不斷突破,應用創新的廣度和深度日益拓展,VR加速融入群眾生產生活,虛擬與現實無縫對接的場景不勝枚舉。
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VR全息健康管理體驗中心,幾名患者和家屬正在利用VR技術,配合觸控和手勢識別,了解頭、頸等人體部位的常見疾病,畫面還會同步顯示疾病的起因、預防以及治療方案等信息。一位患者家屬說,以前總覺得醫生說的病變原理很抽象,通過VR技術對這些知識進行生動展現,有助于患者更加科學地了解疾病和克服恐懼。
作為一項可以突破空間限制的前沿技術,5G時代VR+正成為賦能千行百業的重要推手。比如,江銅集團城門山銅礦利用VR技術實現了礦區在三維平臺中的虛擬化顯示,為礦山的管理、規劃、災害預警提供技術支持,降低成本1000萬元以上。江西鑫鉑瑞科技有限公司利用VR技術實現了工藝設備及工藝過程建模,產品生產周期從最多5天縮短到只需2天。
產業生態不斷優化。近年來,VR硬件、軟件、內容制作與分發、應用與服務等產業鏈主要環節發展迅速,VR產業生態不斷完善。硬件方面,華為VRGlass的一種可使顯示系統更加輕薄的解決方案,使VR硬件設備變得更輕薄。軟件方面,華為移動XR開發平臺AR/VREngine推出3.0版本,全球下載安裝量達到10億次,覆蓋106款終端,支撐第三方應用開發2000多款。
目前,虛擬現實產業集群化發展態勢已初步形成,北京、江西、山東、廣東等地成為虛擬現實產業重點企業主要集聚區。在世界VR產業大會永久會址江西南昌,自2016年率先啟動全國城市級VR產業基地建設以來,當地聚力打造VR設備制造、內容研發、軟件開發、分發平臺建設等環節的產業閉環,已聚集VR及相關企業200多家,華為、阿里、騰訊、微軟、高通等VR頭部企業紛紛落戶布局。今年峰會期間,江西簽約投資合作項目114個,總金額超700億元。
江西省工信廳一級巡視員王亦斌介紹,此前三屆大會已簽約投資合作項目321個,金額1945.96億元。截至目前,簽約項目注冊率、進資率、開工率已達九成,不少優質項目陸續竣工投產,這有助于進一步完善江西VR產業生態圈。
VR現實仍骨感
VR產業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方向。業內人士認為,隨著VR加速與5G、AI、無人駕駛、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融合創新,“十四五”時期VR產業有望進入加速起飛期,在更廣領域實現規?;瘧?,催生經濟發展新動能。賽迪顧問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虛擬現實市場規模同比增長46.2%,預計未來三年中國虛擬現實市場仍將保持30%至40%的高增長率。
江西省工信廳廳長楊貴平認為,當前VR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處于技術突破期、產品迭代期、產業成長期、生態生長期、市場爆發期、投資活躍期??梢哉f,發展VR產業正當其時、恰逢其勢,前景可觀、大有可為。
劉文強認為,從整體上看,VR產業未來將呈現以下幾個發展趨勢。一是虛擬現實硬件技術升級與內容不斷豐富將刺激消費級市場需求,面向消費領域的PC端、移動端、電視端、一體機等多形態虛擬現實終端出貨量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二是借助沉浸式技術和交互式體驗,虛擬現實將突破現有“平面式、被動式、單向型”的交互方式,實現“三維式、主動式、互動型”的新模式。三是虛擬現實產業發展將從單一技術突破轉向多技術融合,加速與5G、AI、4K/8K、無人駕駛、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融合創新。
看好VR產業前景的同時,業內專家也指出,當前虛擬現實產業客觀上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
關鍵技術仍有“卡脖子”環節。在芯片方面,上海市虛擬現實產業協會、青島星鯊虛擬現實技術研究院等機構分析認為,當前VR芯片主要運用高通驍龍8系、XR系列芯片,高通公司已占據半壁江山,而目前國內尚未有能達到主流獨立頭顯平臺需求的專用芯片發布和量產。在技術方面,賽迪研究院發布的《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白皮書2021》顯示,當前虛擬現實產業眩暈、交互等關鍵核心技術上尚未突破,VR、AR、MR等終端設備的佩戴舒適度和視覺舒適度與舒適體驗還有差距。
VR技術規?;瘧蒙形雌凭?。橫向對比,以游戲行業為例,國內虛擬現實游戲平臺的內容數量、更新周期等尚不能與國外Steam等主流平臺相媲美??v向來看,目前VR硬件設備年出貨量1000萬臺,與手機出貨量比差距較大,缺乏“爆款”應用,難以帶動芯片、軟件、內容等全產業鏈加速發展。一些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能在VR設備上承載的內容并不多,現象級內容更少,不像手機可以承載大量APP,一些VR產品僅停留在炫技層面,同質化較多。
大型領軍企業尚未“冒出”。南昌虛擬現實研究院副總經理孫其民介紹,目前國內VR企業中小微企業較多,資金少,技術團隊弱,競爭力不強,更多地受風向影響扎堆進場,但實際產品與形成產業規模還有距離。從虛擬現實產業聯盟發布的2021年VR50強企業的情況來看,年銷售額超億元的企業占比首次超過50%,達到27家,但突破百億元的企業只有5家。
2021年11月9日,浙江湖州吳興區埭溪鎮上強中學的學生在消防救援站的綜合安全教育館內體驗VR地震逃生 黃宗治攝/本刊
由虛向實關鍵在創新
受訪專家認為,VR產業是新興產業、朝陽產業,未來需把握好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規律,及早謀劃、科學布局,進一步從技術研發、應用創新、生態培育等方面繼續加大創新力度,推動虛擬現實產業加快成熟。
技術方面,賽迪研究院發布的報告指出,應加快落實產業基礎再造工程,依托企業和重點科研院所組織成立技術攻關小組,促進高等院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與重點企業建立合作機制,集聚產業創新資源,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加快補齊基礎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礎軟件等短板。加快制定“卡脖子”技術首次(批)應用支持政策,完善風險補償機制,推動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在應用中不斷迭代完善。
產業生態方面,孫其民表示,應統籌利用國家級基金,并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提高資金使用的靶向性和效率,在資金源頭保障VR技術創新的有效進行。同時,完善基金支持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瘧?,推動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圍繞創新鏈和產業鏈打造資金鏈,形成資金、科技和產業良性循環和三角互動。
江西省虛擬現實產業鏈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肖峻認為,VR產業尚處于新興階段,對部分技術領先的初創企業可采取“一企一策”等方式支持培育,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在項目落地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人才配套、減稅補貼、法律咨詢等一系列問題。
內容研發方面,2017年圖靈獎獲得者約翰·軒尼詩(John Hennessy)指出,當前國際上游戲領域已經出現了不少優質內容,除此之外,沉浸式教育、在線視頻和電影等領域同樣蘊藏著許多開發爆款新應用的機會,值得深入開發。劉文強建議,促進VR產業加快發展宜堅持應用牽引、創新驅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虛擬現實體驗館,開展虛擬現實產品及服務體驗活動,加速相關產品服務滲透,同時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持續壯大應用生態圈?!?/p>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