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海濱旅游城市,優良的生態環境是青島最閃亮的城市名片。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由于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徹底、河道缺少水源等問題,導致近年我市局部曾出現水質惡化現象。記者從市水務管理局了解到,近年來,青島以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創建為契機,按照“全流域統籌、全系統治理、全方位管控”的理念,系統開展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探索青島特色的治水“良方”,做好“工程治水、管理治水、社會治水”三篇文章,實現水環境質量的長效、穩定提升。
轉變傳統思路,岸上岸下統籌
在水體治理上,我市轉變了傳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碎片化理念,將12條城市黑臭水體劃分到李村河流域、海泊河流域、樓山河流域、鐮灣河流域等8個流域,按照“全流域系統治理”的思路,加強頂層設計,編制各流域系統化治理方案,提出了“兩提、兩分、兩清、兩補、一體系”技術體系,即“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和出水水質標準、開展雨污分流和清污分流改造、清理河底淤積和沿河垃圾、補充河道基流和沿岸綠化、打造在線監測智慧管理體系”,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一張藍圖干到底,實現標本兼治。
加大排水處理建設。統籌規劃青島市污水處理廠建設規模與布局。“十三五”期間,我市完成了李村河污水處理廠、海泊河污水處理廠、張村河水質凈化廠、世園會水質凈化廠等擴建與提標改造,目前青島市污水處理廠共23座,總規模244.6萬噸/日,出水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一級A標準,污水處理能力可滿足全市污水處理需求。2020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86.3%。
深入開展源頭治理。對河道排水口開展拉網式排查,建立了890個排水口工作臺賬,強化監管力度。通過CCTV檢測、QV檢測等方式對管網進行專業“體檢”,全面排查管網破損、雨污混接、違法排污等問題,建立問題清單。全面開展了李村河張村河流域源頭截污工程、水清溝河綜合整治工程、海泊河流域截污及清淤工程等多個重點項目。積極進行點源治理和雨污分流改造,取消臨時截污措施89處。
全面實施河道清理。全面劃定城市藍線及河湖管理范圍,整治范圍內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及時清理處置水體內漂浮物,并將打撈養護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2020年底完成鎮級河湖管理范圍的劃定,由各區建立或委托專業化水體養護單位,實現水體無漂浮物、岸線無污水直排和無垃圾的“三無”目標。
強化生態系統。全市12處城市黑臭水體實現了生態化治理,生態岸線率達到54%,尤其是“李村河—張村河”軸線,形成了以休閑、健身、綠色、生態為主導功能、兼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山—?!印本G色長廊。我市充分利用污水廠再生水開展生態補水,實現李村河流域生態補水24.6萬立方米/日;海泊河污水處理廠向海泊河生態補水1萬立方米/日?!笆濉逼陂g,青島市全域完成海綿城市建設223平方公里,占建成區面積的26%,充分發揮綠色設施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作用。
打造智慧水務體系。青島市黑臭水體治理充分運用云計算、在線傳感、互聯網+等先進技術,開展排水系統在線監測,形成了涵蓋“源—網—站—廠—河”的分層、分類精細化監測網絡。李村河流域內共布設了液位、流量、水質等在線監測設備214臺,搭建青島市海綿城市及排水監測共享平臺,實現“排水一張圖”。
完善長效機制,建設管理并重
長效治水的關鍵在于管理。按照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考核要求,建立健全14項機制,并結合地方實際,探索適合青島路徑的管理經驗,著力完善督查問責、績效考評、排水執法等長效機制,確保青島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的“常治長凈、長制久清”。
深化落實河長制。我市以河長制為抓手,建立了市、區市、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河長體系,出臺河長制工作方案和相應配套制度,協調解決黑臭水體治理相關問題;將黑臭水體納入河長制工作范圍,推動河長從“有名”向“有實”不斷走深走實。
強化績效考核機制。建立了“指導—協調—督查”的工作機制,2020年至今,青島市黑臭水體工作領導小組共下發督辦函36份,建立問題臺賬,實行銷號制度。將黑臭水體治理納入《青島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實施細則》,考核結果與各區市、各部門的績效評價掛鉤。
開展聯合執法行動。青島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管理局聯合印發了《青島市黑臭水體治理排水執法工作標準》,對工業、餐飲等排水大戶進行聯合執法檢查行動。2020年全市執法部門共檢查排水單位2855家,整改123處,立案處罰84起。
嚴格執行排水許可制度。青島市嚴格執行排水許可制度,按照“應接盡接、分類管理”的原則,分別制定發布了“雨水、污水設施及專用排水設施接入城市排水管網方案備案指南”和“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核發辦理服務指南”。2020年共辦理排水許可證315件;全市已核發排污許可證1076張,登記15456家,發證完成率100%。
堅持開門治水,社會廣泛參與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島市治水過程中堅持開門治水,打通“政府—群眾—專家”渠道,凝心聚力,廣納良言,聚焦民生,全力推進青島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
頂格協調,主要領導帶頭督導。青島市領導高度重視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由市直各部門負責統籌協調、政策引導、監督考核等工作,區級政府履行整治第一責任,負責轄區整治工作的組織實施和長效管理。市政府分管領導召開專題會議,梳理了60余項重點任務并逐一進行部署。成立了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專班,實行“周例會、月通報”推進機制,目前已印發通報23期。
齊抓共管,多部門凝心聚力。青島市建立了部門聯動機制,定期不定期召開部門聯系會議,研究解決黑臭水體治理相關問題。市水務管理局積極協調市財政局落實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資金1.99億元、爭取中央財政資金6億元,為我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創建提供了財政資金保障。市水務管理局會同市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召開聯席工作會議10余次,研究解決排水戶底數調查、黑臭水體聯合執法、排水監測平臺建設等具體問題,為治水一線提供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
重心下沉,基層人員盡職盡責。各級河道治理責任人員,深入一線持續開展河道巡查,建立了城市河道黑臭水體巡查預警與動態治理工作機制,加大了河道巡查力度,實現城區河道全覆蓋巡查,建立河道巡查整改臺賬,對巡查發現的問題及時交辦相關責任部門制定整改方案,第一時間消除污染隱患。
科學把脈,專家系統指導。多次邀請國內、本地在水環境治理領域頂尖的專家系統把脈青島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多次邀請住建部領導、清華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的專家教授等進行技術指導;引入第三方全過程技術服務單位,從黑臭水體治理規劃、設計、施工、監測、制度和能力建設等多方面、各環節、全過程提供技術支撐。
共同締造,群眾共享共管。每月定期開展黑臭水體水質監測,并在市水務管理局官網公示,市、區兩級黑臭水體治理主管部門均向社會主動公開投訴舉報電話。通過政務服務熱線、部門公開電話及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等接受群眾監督,并根據時限要求反饋辦理情況。2018年至今接收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監督舉報信息248件,均已限期整改完成,形成“政民”良性互動,群策群力共同保障青島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果。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榮曉敏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