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產業發展關鍵看“龍頭”。截至今年9月,青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928家、營業收入1565億元,帶動百余萬戶小農戶參與大市場競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總量333家,農戶從龍頭企業獲得收入超過200億元 ... ...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也在龍頭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而產業的關鍵在龍頭。
從功能上看,龍頭企業對于區域發展和行業帶動的作用顯而易見。從近幾年國內各城市紛紛拿出大量真金白銀吸引龍頭企業落戶,可以窺見一二。龍頭企業本身具備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可吸引國內外資金、人才和技術大規模流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提升和完善區域產業鏈。不同的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還有著更為光榮的使命。他們不僅是產業體系的中堅力量,也是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主體,在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視角切面放到青島。截至今年9月,青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928家、營業收入1565億元,帶動百余萬戶小農戶參與大市場競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總量333家,農戶從龍頭企業獲得收入超過200億元 ... ...這兩組數據充分說明,青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隊伍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他們正通過集聚企業發展優勢,帶領農民闖市場,成為激發農村新活力的重要力量。
新“金花”引領品牌強農之路
在市場引力和政府需求下,各龍頭企業成為了各地招商引資的“香餑餑”。大量的真金白銀和各種服務配套,還不一定能引來“鳳凰”。相對于引入龍頭企業,培育自家龍頭企業也非易事。自1989年青島啟動金花企業評選培育工作,開啟了屬于青島龍頭企業的品牌時代,30多年來,“五朵金花”一直是青島的驕傲。差不多同一時期,康大、浩豐、萬福、柏蘭等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也在市場中次第成長。從成長軌跡來看出,他們大多有著大抵相同的成長路徑,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或從小作坊,或從村辦企業起家,逐漸成長為種養、加工、研發、貿易等全產業鏈條的產業化龍頭企業。
把它們放到國內乃至國際坐標上來看,在品牌和產業鏈中還存在一定差距。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些龍頭企業發展全產業鏈模式,因發展側重點和市場需求等不同因素限制,在全產業鏈條上顯現薄弱環節,大多集中在深加工及研發等方面。很多企業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正制定戰略規劃向薄弱環節發力。
從“五朵金花”效應可以看出,企業品牌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僅僅是對企業,更是對區域和產業。多年來,青島注重農業品牌培育,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優勢,深入實施農業龍頭企業“強壯”工程,不斷提升農產品加工企業影響力,擺脫了以前品牌價值較低的困境,走上了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質量興農、品牌強農之路。
越發清晰的鄉村產業“新雁陣”
2020年,青島啟動金花企業培育(農業類)三年行動計劃,遴選科技含量高、成長前景好、市場占有率大和有一定知名度的12家新一代“青島金花”農業類培育企業,通過媒體宣傳、展會展示等多角度、立體化向全球推介農業企業品牌。即日起,本報聚焦青島農業“金花”培育企業,持續推出的“青島農業‘金花’培育企業系列專題報道”,正是通過展示這些鄉村產業“火車頭”的新模式、新發展、新成效,不斷提升企業形象、發揮品牌效應。
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企業,以媲美青島“五朵金花”為目標,積極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強化自主創新和科學管理,做大做強優勢產業,運用綠色發展模式,健全農業產業全產業鏈,提升農業價值,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奠定鄉村產業根基。
不止于此,農業“金花”培育企業扶持范圍還在持續擴大。記者從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在2020年啟動扶持12家農業“金花”培育企業的基礎上,青島市今年計劃再增加5家以上,目前正在推進企業遴選工作。
在不斷的實踐中,青島已逐漸形成以家庭農場或產業大戶為基礎、農民合作社為紐帶、龍頭企業為引領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范圍由傳統的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業為主,擴展到了現代種業、休閑觀光、電子商務、農業科技服務和以先進農機、農藥(獸藥)、飼料和肥料生產等為主業的企業。在越發清晰的鄉村產業“新雁陣”中,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戶分工明確,吹響了青島鄉村振興的“集結號”。
產業興則鄉村興。一幅幅產業興、百姓富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青島大地上徐徐展開。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