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給孩子報名校外培訓機構,一旦遇上“退費難”“卷錢跑路”,無疑是令人頭疼的鬧心事。近日,我省多部門聯合出臺《山東省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辦法》,加強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校外培訓機構收費和退費有了時間線,在銀行設專用賬戶“托管”預收費,實現課程消費與資金撥付同步。據了解,此前就被列為全省試點城市之一的青島,摸石頭過河蹚出了“青島經驗”,目前已在省內多個城市推廣。
線上線下培訓均納入監管
記者了解到,預收費監管面向在我省范圍內審批登記的校外培訓機構,培訓對象涵蓋中小學生和幼兒園兒童,培訓方式涵蓋線上和線下,培訓內容涵蓋學科類和非學科類。
按培訓周期收費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不得早于新課開始前1個月收取費用;按課時收費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或變相收取超過60課時的費用,續費不得早于本門科目剩余20課時。按周期收費和按課時收費同時進行的,只能選擇收費時段較短的方式,不得變相超過3個月。防止機構過早收費或誘導學員“囤課”。
校外培訓機構因自身原因不能履行合同的,應提前一個月告知學員,并全額退還剩余費用。學員在課程開始前提出退費的,校外培訓機構應在5日內按原渠道一次性退還所有費用。學員在課程開始后提出退費的,應按已完成課時的比例扣除相應費用,其余費用在15日內按原渠道一次性退還。
設專用賬戶“托管”預收費
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以后必須進入專用賬戶?!掇k法》要求校外培訓機構開設專用賬戶,與其自有資金分賬管理,以現金等形式收取的應于當日至遲次日全部歸集至專用賬戶,做到全部預收費“應托管、盡托管”。
多位培訓機構負責人向記者坦言,“消撥同步”成《辦法》一大看點,且鼓勵利用信息技術“一課一消”。“消撥同步”就是課程消費與資金撥付同步。預收費進入專用賬戶后,也就意味進入銀行托管模式,只有當專用賬戶管理協議約定的幾節課程或某個時間段的課程授課完成后,托管銀行才能將已完成課程對應的費用撥付至校外培訓機構結算賬戶,實現培訓機構自由支配。暫不能“消撥同步”的過渡期內,采用風險保證金監管模式,對校外培訓機構專用賬戶實施大額資金異動監管。
青島試點經驗在省內多地推廣
實際上,對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的監管,青島作為全省試點城市之一,從去年起開始具體監管實踐,采用政府、企業、銀行合作,機構自愿、行業自律、協會推動模式,摸石頭過河蹚出了“青島經驗”。記者了解到,伴隨著全省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辦法出臺,青島制定的監管辦法也已經在路上,目前正向所涉及部門征求意見,預計近期就會向社會發布。
“青島建立了一個民辦教育智能管理服務平臺,開設民辦幼兒園、民辦小學、民辦初中、民辦高中、民辦職校、民辦高校、校外培訓機構共七大序列,覆蓋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學段,又在平臺下建設10個區市的分平臺,探索校外培訓機構的有效監管?!鼻鄭u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近5000家民辦教育機構參與,目前在平臺注冊的校外培訓機構有3200余家。
“今年起,校外培訓機構要全部納入平臺監管。”該負責人介紹,市民通過平臺向機構交費和退費,根據與機構簽訂協議享受服務,一課一消,一旦遇到糾紛可充分確保權益。目前,青島模式在省內多地復制推廣,正計劃申請教育部試點城市,向全國范圍內推廣青島經驗。未來,平臺將逐步推出系列化課程,向青島家庭免費推送和分享,進一步減輕家庭負擔。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