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協同共創:國創中心在青島,又不止于青島

    11月9日,記者從國家工信部網站了解到,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新批復組建了4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其中,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國創中心)依托青島國創智能家電研究院有限公司組建,是家電行業唯一一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至此,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體系已包含21家創新中心。

    國創中心采用“公司+聯盟”的運營模式,以政府為指導,以行業需求為牽引。從構成結構上看,國創中心的依托公司和承載主體為青島國創智能家電研究院有限公司,由家電行業骨干企業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發起成立,目前注冊資本16895萬元。國創中心著力研究智能家電的頂層架構設計,聚焦本體技術、智能化技術、安全可信技術、基于數字化的場景應用等4大方面,旨在加速實現創新技術成果的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

    全行業資源共筑生態

    國創中心的組建,從本質上看是服務于家電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重大需求。而從其行業價值維度看,則首先具備一種生態特質。

    記者注意到,在國創中心的股東名單里,青島本土品牌海爾、海信、澳柯瑪位列其中,此外又有美的、方太、小鴨、中國家電院、中國電研、山東產研院、巨峰科創等多個行業資源方共同參與。

    參與方呈現著全行業、多領域的特征,而主導方海爾又以構筑生態體系著稱,這即是意味著國創中心是一個多方共建、生態共創的重要科創載體。在這個背景下,國創中心的組建則具備兩方面的意義。

    一方面,國創中心的組建代表了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進入到協同共創的重要階段。其不是一個孤立或獨有性質的科創機構,并非單個或某幾個攸關方掌控;而是強調全行業引入、多生態共創的行為準則。具體來看,海爾、海信、美的、方太等品牌是中國家電制造業的代表,而中國家電院、中國電研是典型的智庫資源,巨峰科創聚集資本市場,科大訊飛、山東產研院、深圳和而泰等是行業上下游的攸關資源方。

    另一方面,國創中心落地于青島,亦是有利于青島重塑自身的家電產業優勢。從大時代背景看,近年來,曾坐擁海爾、海信、澳柯瑪等家電領軍品牌的青島,在安徽、廣東等家電產業高地崛起后,青島在這一領域的產業組織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也受到質疑。而國創中心的落地,無疑是對青島產業地位和城市資源整合能力的重要肯定。此外,國創中心突出協同創新取向、突破關鍵共性技術的方針將能為青島的家電產業引入外部的科技活水,將分散的創新資源和創新力量凝聚在一起,為青島制造業復興注入動力。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國創中心落于青島,但其產生的影響力絕不會止于青島。

    特別是在強調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整個生態系統的協同共創將能為制造業帶來全新的發展變革。

    這個變革便是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

    為何認為國創中心的落地,能推進中國制造轉型至中國創造的進程?這背后便離不開國創中心的科技創新實力。其實從2016年國家批復首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至今,目前已有的21家創新中心,覆蓋動力電池、增材制造、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信息光電子、機器人、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輕量化材料成型技術及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農機裝備、智能物聯汽車、先進功能纖維、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醫療器械、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先進印染技術、5G中高頻器件、玻璃新材料、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智能語音等行業領域。

    毫無疑問,每一個創新中心都聚焦于科技創新這一維度。

    再回到國創中心本身來看,擔當其承載主體的青島國創智能家電研究院始終致力于提升中國家電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成立至今,青島國創智能家電研究院申請專利30余項、參與制定標準7項,提供了更適合中國家電行業的國產化替代方案。

    而作為國創中心的牽頭方,海爾則更是中國企業科技創新領域的代表性企業。創業37年,海爾全球累計專利申請6.8萬項,其中發明專利4.3萬余項,占比超63%,是行業的近兩倍,位居中國家電行業第一;海外發明專利1.3萬余項,覆蓋28個國家,是在海外布局專利最多的中國家電企業;在2021年“全球智慧家庭發明專利排行榜”中,海爾智家以1868件排名榜首,連續5次排名全球第一。

    平臺成果賦能中小企業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這是國創中心展示出的重要推力。但既然將其定義為具備“生態特質”,那么國創中心也同時呈現出另一種重要的能力——賦能力。

    科技加速推動著全球零距離的格局,企業之間的競爭亦是從過去的區域化演變為全球化。對于大企業而言,雄厚的資本和資源保證了它們的基本競爭力,無論是營銷還是科研領域,大企業們充足的實力甚至可以保證自身單獨應對劇變的市場??蓪χ行∑髽I而言,每一次變革并非是什么錦上添花,而是關乎存亡的挑戰。

    但高質量發展這條道路,屬于每一個企業,大企業在其中,中小企業亦不可掉隊。生態強調共創,同樣也注重共享。既然國創中心具備生態特質,那么在共創共享的過程中,其自然會對中小企業提供賦能之力。

    值得關注的是,國創中心依托了“家電業智能制造創新戰略聯盟”和“高端智能家電產業聯盟”兩大聯盟,為行業提供技術交流、項目合作、供需對接、技術成果轉化等合作共贏的服務。換言之,國創中心所產出的科技成果并非是一家獨有,而是能夠共享給平臺上的所有資源方,讓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享受共創成果,彌補自身產業鏈條中的短板,實現各方共同發展。

    國創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賦能中小企業既是國創中心的行業職責,也是所有資源方應當承擔的社會職責。特別是在個性化、定制化需求占據主導的市場背景下,單一的企業難以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只有多方協同共創,才能實現價值增值。而賦能中小企業則能讓生態方共同進步,彼此互補。目前,青島國創智能家電研究院依托智能模組解決方案,已賦能行業60余家中小企業,而隨著國創中心的落地,我們相信能夠為更多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生態之下,是共創共贏共享的精神內核,而由此驅動著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國創中心的落地,在青島,又不止于青島。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尹為鑒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