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如何收費?怎樣管理?“學校引進校外機構”面臨幾道坎

    貴陽市世紀城小學學生參加課后合唱排練 駱飛 攝

    半月談記者

    “雙減”政策提出,在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同時,保證學校課后服務時間,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拓展課后服務渠道。對于課后服務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發展興趣特長等特殊需要的學校,可適當引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后服務。

    半月談記者近期在多省份采訪了解到,各地開展的課后服務中,已有部分學校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外聘專業教師,提供更加個性化、專業化的托管服務。與此同時,“校外機構引進校內”也面臨經費使用、機構選擇、安全管理等難題,尚待結合基層實際予以解決。

    解放教師,提升服務水平

    一邊是籃球場上運球、三步上籃不亦樂乎,另一邊的主操場上,足球小將們激情奔跑,步伐矯健;舞蹈教室里,還有40名學生跟著不同的教師學習健美操、拉丁舞項目,跳動的身影盡顯青春活力……在沈陽市沈河區文藝路第二小學教育集團,多個校區的課后服務個性化課程已設置25種,70名主講教師中不乏外聘的專業教練身影。

    “作為曾經的職業足球運動員,現在能夠走進學校,用我們的專業技能來提升孩子的足球水平,提高孩子們的身體素質,對我來說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工作。”國家一級運動員、二級裁判員劉宇馳說。

    各地探索開展課后服務以來,多個地區、學校通過購買服務,引進專業的機構、人員與學校一同打造豐富的托管課程,在不斷提升學校課后服務能力的同時,也讓學校老師能從看護等任務中解放出來,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課堂教育教學和學生日常管理,從而提升教育管理服務質量。

    青島市北中學小學部采用“2+1”的托管模式,即校內免費托管+校內機構托管+課后社團補充的形式,讓更多的孩子參加課后托管。根據部分家長下班較晚的情況,學校實行“一生一策”,個別學校托管時間延長到下午6點半,得到了家長的高度認可。

    貴陽市教育局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搭建了市級管理平臺,由平臺服務公司對有意愿為學生提供課后服務的校外機構的課程資源進行整合,“一校一案”幫助學校建立課后服務課程體系。

    貴陽市觀山湖區世紀城小學教務負責人夏錦國說,學校可以在專門的市級信息化管理平臺上根據家長和學生的需求選擇課程、機構等,最多時面向全校92個班的學生開展了100多門課后服務課程?!耙郧罢n后只能在教室寫作業,現在能選擇很多有趣的課程,比如拉丁舞、跆拳道、畫畫?!笔兰o城小學學生小雪說。

    現實困難和顧慮

    半月談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機構進入學校,學校也面臨一些現實困難,校長們多少存在顧慮。

    一是引進校外機構收費標準缺乏具體指導。一些學校校長表示,為了緩解教師壓力,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課程,學校也考慮外聘教師或者購買培訓機構的課程,但在資金使用上存在限制,錢少了聘不到好老師,如何確定合理收費標準和引進校外機構價格,是校長們最頭疼的事情。

    二是管理和學生安全問題存隱患。引進校外機構,帶來不少管理問題。如何選人、選機構,保證課程質量?一些中小學校長表示,學校很難去篩選、鑒定機構的資質和人員水平,建議由相關部門進行統一投招標,對其資質進行篩選,入圍的機構再供學校自由選擇。同時,在學生托管安全方面,也需要教育部門、學校出臺相關安全管理制度,和機構簽訂安全責任書等。

    三是謹防部分培訓機構將課后看護當成“試聽課堂”。東北一所小學此前曾向校外培訓機構采購過機器人課程,由培訓機構教師上課,該課程表面上免費,但需要每學期交幾千元的材料費。而且,該機器人課在校內只講最基礎內容,如果要學習編程等課程,需要另外交費,到該培訓機構增加課時。一名參與過該課的家長表示,這成了培訓機構拉學生的方式。

    有中小學學校校長表示,引進校外機構可以有,但不宜過度。“不能完全依賴培訓機構辦教育,否則,學校就成了機構的第二戰場,老師成了幫培訓機構收費的,也要謹防引進過程中是否存在機構給學?;乜鄣纫恍└瘮⌒袨椤!?/p>

    完善制度,實現多贏

    專家建議,更好落實“雙減”文件要求,要用好校外培訓資源,有助于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與此同時,也要建立好購買社會服務的一系列制度,實現學校、學生和培訓機構共贏。

    一是探索校內托管教師全社會統籌制度。華中師范大學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付衛東等建議,“雙減”后,學??商剿髌刚埿M馀嘤枡C構分流出來的高素質、高水平人員,將其引入校內課后托管服務。

    同時,建立更完善的教師激勵機制。課后服務是以學校為主體的服務活動,無論是依托于校內教師或校外服務機構,都需要極大地調動本校教師的積極性。可進一步明確報酬,鼓勵吸引校內有特長的老師也更多參與課后服務,不斷增強老師的勞動獲得感。

    二是因地因校給予課后服務定價指導,進一步完善培訓機構入校的管理、評價制度等。一些小學校長表示,收費標準決定了課后服務可持續性和課程資源豐富與否。教育主管部門需要有政策支撐,在定價上既避免一刀切,也避免放任不管,讓學校能在開展課后服務時更有底氣。

    沈陽市渾南區第九小學校長侯明飛建議,引進校外機構后,可實行學校、家長、機構“共管共評”制度。培訓機構授課時,必須有校內教師或家長代表在場,對授課內容、學生完成情況等,進行評價、管理。

    三是建立完善的市縣級課后服務管理平臺,由教育部門對校外機構入校做好統籌。部分學校建議,課后服務對許多偏遠落后地區學校仍是新課題,需要建立完善的市縣級課后服務平臺,以滿足學校課后服務更多元的需求。特別是為薄弱學校和偏遠地區學校提供優質規范的教育服務,突破其因師資、硬件等缺乏而無法切實開展素質教育的瓶頸,滿足更廣大家長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刊于《半月談》2021年第20期)


    相關新聞鏈接

    新華社     如何收費?怎樣管理?“學校引進校外機構”面臨幾道坎

    搜狐     設置可操作性指標、聯合執法……各地這樣落實“雙減”督導工作|“雙減”在行動

    澎湃    設置可操作性指標、聯合執法……各地這樣落實“雙減”督導工作|“雙減”在行動

    中國教育手機報    設置可操作性指標、聯合執法……各地這樣落實“雙減”督導工作|“雙減”在行動

    首頁新聞     重點限制培訓時間、規范預收費……青島對校外培訓機構開展治理

    青島新聞網     重點限制培訓時間、規范預收費……青島對校外培訓機構開展治理

    觀海新聞      重點限制培訓時間、規范預收費……青島對校外培訓機構開展治理

    半島網    山東出臺校外培訓機構監管新規預付費進行“托管”且將“消撥同步”

    半島新聞      山東出臺校外培訓機構監管新規,預付費進行“托管”且將“消撥同步”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