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60袋雞胸肉吃出腎病?可不敢只吃高蛋白
劃重點
★ 高蛋白飲食和增加優質蛋白質攝入不是一回事,小心攝入過量蛋白質。
★ 對于患有易發展為腎衰竭的病情的患者,應限制蛋白質攝入量。正常人也不應高于兩倍推薦攝入量。
★ 要想從日常飲食中補充蛋白質,可以多吃豆類谷類、蛋類奶類等?;寄I病的人則應遵照醫囑。
近日,不少網友都關注到了這樣兩則新聞。一則消息是李女士長期用溫水沖調一杯蛋白粉,居然查出了慢性腎病;另一則消息是,家住杭州的某男性為了健美只吃雞肉,在一個月內就消費了160袋雞胸肉,看到體檢報告才發現腎損傷了。
難道說,高蛋白飲食非但不是在補充營養,反而是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腎臟健康殺手嗎?蛋白質到底吃多少才合適?
01
高蛋白飲食更健康嗎?
首先我們要理解蛋白質在人體中處于什么地位。蛋白質是七大營養素中的大哥級人物,不僅是組成人體的重要成分之一,更是在各種生理活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個人從來到這個世界,到結婚生子,再到平靜的離開,每天都離不開蛋白質的滋養。但這里提到的蛋白質,可不只是瓶瓶罐罐里裝的蛋白粉,更多的是來源于每日實實在在攝入的食物。
既然,人體日常蛋白質的來源是飲食,那什么是所謂的“高蛋白飲食”呢?
高蛋白飲食指的是在日常所吃的膳食中含有更高比例的蛋白質。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身和瘦身的關注度增加,高蛋白質飲食越來越受到青睞,尤其是在青年人飲食中占有較高比例,甚至還一度被標榜為21世紀首選的,最健康和安全的飲食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認為高蛋白飲食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提倡的增加優質蛋白質攝入是一回事,這其實是個誤區。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年人蛋白質占總能量供給量的10%~15%為宜。年齡越小,蛋白質供能占的比例適當增加。為改善膳食蛋白質質量,在膳食中應該保證有一定數量的優質蛋白質,一般要求動物性蛋白質和大豆蛋白質應占膳食蛋白質總量的30%~50%。
高蛋白飲食則不同,它是要提高蛋白質的攝入總量,一般超過推薦攝入量2倍。剛剛提到的李女士長期服用蛋白粉,以及杭州小伙子一個月內吃掉160袋雞胸肉,很可能發生蛋白質攝入過量的情況。
02 健康人和腎病患者該如何攝入蛋白質?
那么如何才能健康地攝入蛋白質呢?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編著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 成年人蛋白質的每日推薦攝入量為1克每千克體重。根據體重代表值最終確定中國成年男、女蛋白質RNI分別為65克/天和55克/天。對于患有疾病,尤其是腎功能本身存在異常的人,其攝入量則應當根據醫生的建議。
雖然目前還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高蛋白質飲食與腎臟疾病間存在因果關系,但是對于患有腎功能疾病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容易發展為腎衰竭的人群來說,適當限制蛋白質的攝入是合理的。
對于健康成人來說,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兩倍推薦攝入量是一個比較安全的上限,雖然一些人群在攝入3~4倍蛋白質推薦攝入量時并沒有出現有害的癥狀,但是不建議人們長期過高的攝入蛋白質。
蛋白質的食物來源可分為植物性蛋白質和動物性蛋白質兩大類。植物蛋白質中,谷類含蛋白質8%左右,蛋白質含量不高,但由于谷類食物是人們的主食,所以仍然是膳食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豆類含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也比較合理,在體內的利用率較高,是植物蛋白之中的優質來源。動物蛋白質中,蛋類和奶類氨基酸組成比較平衡,是人體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要攝入蛋白質,建議在多吃上面提及的這些食物的同時,保持膳食均衡。
作者 | 張 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研究員
審核 | 張繼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 研究員
來源:信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