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強媒體責任意識 提升謠言辟除能力
——2021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網絡謠言共治”論壇觀點集粹之二
發揮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的“壓艙石”“定音鼓”作用,提升公眾的網絡媒介素養和識謠辨謠能力,可以讓真相先聲奪人,助真相跑贏謠言。在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首次舉辦的“網絡謠言共治”論壇上,來自中外媒體和學術界的代表們共同交流應對網絡謠言的經驗做法,促進社會各界針對網絡謠言治理達成共識,形成合力。
杰拉德·姆班達/盧旺達非洲中國評論網創始人
記者和媒體機構應當始終努力追求準確性,信息要確保準確、可信。行使言論自由的時候,務必要有責任心,絕不能侵害他人的權利。
阿?!げ紶柌紶?孟加拉媒體觀察組織主席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們對讀者是有責任的。因為我們的職責就是向大眾傳遞真實的基于科學的信息。如果我們不這么做會怎么樣呢?答案非常簡單,就是人們會不信任我們。而當一名新聞工作者或一家媒體失去了人們的信任,可以說就一無所有了。
周錫生/東南大學國際戰略智庫首席專家
各級黨和政府部門以及官方新聞媒體、網站和“兩微一端”等,要加強權威新聞信息的發布,特別是在重大事件、突發事件、病毒疫情和自然災害等狀況下的官方權威信息發布、真實信息發布和政策信息及時解讀。眾所周知,謠言害怕真相,謠言止于智者,如果缺乏真相和智者,那么要減少和消除包括網上謠言在內的各種謠言是不可能的,如果明知可為而不作為,實際上也是在放縱謠言和擴大謠言。
盧嵐/山東省委網信辦主任
推動網絡媒體和社會組織不斷加強網絡謠言治理的責任自覺和行動自覺,發揮好社會監督和輿論引導作用。
我們延伸觸角、打破壁壘、靶向發力、矩陣發聲,是經過實踐證明的有效做法。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持續鞏固核心朋友圈,依托聯動機制、聯合成員單位,共同打造涵蓋微信、微博、重點網站平臺等方面的傳播矩陣,常態化推送辟謠信息和相關的知識,逐步實現“一鍵轉發、全網齊發”,形成全媒體共頻共振的強大網絡辟謠聲勢。
丁偉/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主任
戰勝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是最好的經驗。同樣,面對謠言這種“信息病毒”,主流媒體應和用戶建立信任鏈接,為用戶獲取正確、有效信息提供路徑依賴,從而壓減謠言生存的空間。
我們追求傳播的速度,也要警惕傳播失真,未知是新聞的起點,滿足人們對信息的渴求是傳播者的第一責任。充分了解用戶的信息訴求,對廣大用戶需知欲知的問題提前趕到,才能讓真相先聲奪人。
周紅軍/新華網黨委常委、董事、常務副總編輯
我們不僅要守好權威準確真實的底線,還要在全媒體方式、大眾化語言、藝術化呈現上下功夫,增強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新華網把融合內容生產優勢,與聯合辟謠平臺建設結合起來,以動漫形象“真真”為核心,打造“真真說”“真知識”“誰說的”等常態化視頻欄目,推出系列海報“大家論謠”,系列訪談“亮見”等融媒體產品,構建了成體系、全覆蓋、接地氣、高品質的辟謠內容矩陣。一個個短小精悍確、鮮活易懂的融合產品,在潤物細無聲中,為網民培育“謠言抗體”。
沈逸/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對自媒體來說,任何從流量當中獲利的個體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很多時候流量獲利和治理成本不成比例。
劉永鋼/澎湃新聞總編輯
做好媒體的本分,自己不能成為一個謠言的傳播器和擴散器。媒體也是更多社會責任的承擔者,還可以在專業性上做得更多一點。
烏合麒麟/漫畫家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網絡謠言開始呈現出碎片化、視覺化、多中心化以及高速迭代演化等新的特征,這對治理虛假信息傳播和消除謠言提出了全新的能力建設的要求。其中,提升運用靜態和動態的視覺方式進行揭露,可以成為一種有效的應對方式。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