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姜東良 曹天健
山東省青島市作為中國關工委確定的連續三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試點城市,根據青少年群體的法律需求制定精細化、個性化的法律服務,青島市關工委充分發揮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五老”優勢,積極配合學校、政法部門、社會組織參與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實現了全方位“靶向式”精準普法。
青島市關工委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指導團,并作為常設機構,專門組織指導全市青少年開展法治教育活動。
在第四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中,青島市成立由市關工委牽頭,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團市委等11個部門參加的活動組委會,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協調聯動機制,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市關工委與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教育局聯合建立融打擊、教育、預防于一體的“青島市校園傷害糾紛調解聯動機制”,成立以“五老”成員為主體的“校園傷害糾紛調解中心”常設機構,參與青少年案件的審理、調解、幫教工作。
市關工委還圍繞涉及青少年的家庭安全、學校安全、社會安全、自身安全、崗位安全“五個安全”,組織編輯了《青島市青少年安全教育系列讀本》,為全市1021名法治副校長提供了課本教材。
據悉,青島市關工委動員“五老”依法擔任社會調查員、人民陪審員,兩年來參與庭審163人,2476名“五老”網吧監督員參與對642個網吧的巡查監督。西海岸新區組織創建了“學、講、寫、賽、誦、畫、研、論、演”的“普法九式”,為青少年普法開辟了新思路。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青少年犯罪法施行后,“五老”組織參與各類宣傳學習活動130多場次。民法典頒布后,市關工委聯合市司法局、市中級人民法院等11家成員單位公布了知識題庫,全市30多萬名青少年參加了“學習民法典線上答題”。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全市3萬多名“五老”積極參與,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優勢和作用。
青島市積極打造“網上關工委”,全市建立青少年普法網站、微信群、公眾號、App等266個,動員“五老”廣泛宣傳疫情防護和法律知識。開展對失足青少年“云幫教”活動,組織“五老”協助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檢察官通過網絡、微信等幫助青少年解困100余人次。市北區在137個社區中建立“青少年網?!?,統一配裝《法律寶典游戲軟件》,組織開展“文明上網、從我做起”活動,引導青少年健康上網。
市關工委區分落榜生、失學生、待業青年、服刑青少年、刑釋青少年的不同情況按需普法。
針對落榜生的就業需求,培養成為掌握一技之長、遵紀守法的有用人才;探索建立家長學校,利用村居法律明白人、“一村一法律顧問”等社會力量,排查、幫扶、帶動失學學生;“五老”與大墻內的服刑青少年面對面交流,普及法律知識,消除服刑人員違法犯罪心理,教育、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發揮“五老”幫扶團作用,全方位關心、幫教刑釋青少年,使其不再重新違法犯罪。并依托區(市)、街道(鎮)、社區(村居)三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刑釋青少年群體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咨詢。去年以來,全市建立幫教小組1260余個,幫教關愛問題青少年和失足青少年8500人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