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抓住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這個重要節點,從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出發,總結運用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不斷增強斗爭意識、豐富斗爭經驗、提升斗爭本領,不斷提高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準備,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仡欬h的百年歷史,無論是革命、建設還是改革時期,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與挑戰,積累形成了寶貴的經驗。
一、居安思危,時刻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是黨成功應對困難與挑戰的重要前提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強烈憂患意識的政黨,特別是在歷史轉折之際,在取得重大勝利和輝煌成就之時,總是要求全黨同志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從而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比如新中國成立前夕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兩個務必”的思想及早給全黨敲響了警鐘;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告誡全黨,改革沒有萬無一失的方案……我們要把工作的基點放在出現較大的風險上,準備好對策。這樣,即使出現了大的風險,天也不會塌下來,等等,都是我們黨保持強烈憂患意識的具體體現。歷史的經驗啟示我們,事不避難,知難不難。越是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越是在事業一帆風順的時候,越要增強憂患意識。“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我們就更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
二、沉著冷靜,果斷決策,是黨應對困難與挑戰的重要原則
一般來說,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與挑戰往往具有突發性強、變化性快等特點,如果面對突發而至的困難與挑戰失去冷靜,自亂陣腳,極易導致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因此,一個成熟的、現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在事關國家安危、事業成敗的危機關頭,應當沉著冷靜、審時度勢,善于從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局勢中抓住主要矛盾,果斷決策,迅速化解,轉危為安。這也是我們黨應對各種困難與挑戰的一項重要原則。歷史的經驗啟示我們,要做到沉著冷靜、果斷決策,關鍵是要不被一時的困難所嚇倒,不為一時的假象所迷惑,不因一時的沖動亂陣腳,特別是當來自國際國內、黨內黨外、經濟上政治上等各方面的困難與挑戰交織在一起的時候,更加需要我們具有較強的政治敏銳性和洞察力,做到高瞻遠矚、總攬全局,才能果斷地制定正確的應對策略和化解辦法。
三、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是黨應對困難與挑戰的力量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革命失敗后,30多萬犧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隨我們黨鬧革命的人民群眾;紅軍時期,人民群眾就是黨和人民軍隊的銅墻鐵壁;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廣泛發動群眾,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淮海戰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是人民群眾干出來的;改革開放的歷史偉劇是億萬人民群眾主演的。這些精辟的論述充分說明,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反之,我們將一事無成,甚至走向衰敗。歷史的經驗啟示我們,只有植根人民、依靠人民,黨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四、堅持從嚴治黨,切實加強執政黨自身建設,是黨成功應對困難與挑戰的政治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百年風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我們黨能夠從最初的50多名黨員發展到今天的9100多萬名黨員,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關鍵在于我們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不放松,在推動社會革命的同時進行徹底的自我革命。無論是革命、建設還是改革時期,每到重大歷史轉折關頭,我們黨總是把加強自身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毛澤東同志把黨的建設作為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而且是重要的法寶。在新時代,我們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歷史的經驗啟示我們,打鐵還要自身硬。只要黨的建設搞好了,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全國人民就有了主心骨,再大的困難和挑戰也能夠戰勝。
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黨史黨建與黨性教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王政堂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