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來,即墨區堅持“收”字為先、“種”字當頭,積極做好“三秋”生產工作,全力打好“三秋”生產主動仗,確保秋糧豐產豐收、顆粒歸倉。目前,即墨區玉米收獲已接近尾聲,小麥播種已過七成。
強化組織領導,精密安排部署。召開即墨區秋冬種工作部署會議,要求各鎮街按照國家、省、市秋收秋種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統一思想、堅定信心,高標準、高質量推進三秋工作。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三秋生產工作,為明年農業生產再奪豐收打下堅實基礎。同時立足農忙實際,充分發揮農業部門技術優勢,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職工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田間地頭,合力把三秋生產工作組織好,落實好,確保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強化監測預警,精準分析研判。即墨區農業農村局進一步深化與氣象、水利等部門合作,加強日常交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第一時間獲取災害性天氣信息,及時分析會商災害影響,發布預警信息和秋收預報11期,提前落實防御措施,牢牢把握農業防災抗災的主動權,為糧食豐收奠定基礎。針對近期出現的連陰雨,加強對生產形勢研判,印發《關于切實做好秋收秋種工作的通知》,立足一個"搶"字,統籌安排,堅持邊收邊種,充分發動群眾積極搶收玉米并利用適宜墑情搶種小麥,保證秋收秋種工作進度,確保秋糧應收盡收顆粒歸倉,秋種面積如期達標達效。
強化宣傳引導,措施落實到位。利用走村入戶、微信工作群、電視節目、新聞媒體和“即墨農業”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方式對有關秋收工作和小麥播種技術等知識進行廣泛宣傳,印發《關于做好玉米適期晚收技術指導的通知》、《全區秋收秋種抗濕應變管理技術指導意見》和《2021年全區晚播小麥生產技術指導意見》等技術意見,做好農業技術指導,確保增產增收。同時,組建6個“三秋”生產技術小組不間斷的開展田間指導,持續指導廣大種糧大戶做好農作物田間管理,加強分類指導,開展精準服務,確保各項管理的關鍵措施、政策措施落實到位,盡量減輕因天氣對農作物產量造成的影響。截至目前,共組織農技人員80余人次,累計開展技術服務700余人次。
強化技術創新,推進農業增效。針對傳統玉米收獲機無法入田工作的問題,即墨區農機“土專家”在履帶式水稻收獲機的基礎上,研究改裝玉米聯合收獲機,把拔禾輪加高25公分,增加籽粒篩片,新機械不用等到田地干了再進地,為玉米收獲、小麥播種爭取了時間。此外,即墨區還積極探索應用“互聯網+”現代種植技術,聯合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新模式,開展農機全程托管和“互聯網+農機作業”等服務,推動了農業提質增效。目前,即墨區農機專業合作社達117個,拖拉機3.9萬臺,配套機具6.5萬套,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9%,數量大、種類齊的農業機械為即墨區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強化農資監管,筑牢秋種基礎。積極開展秋季農資市場集中整治,強化農資生產經營單位的法制意識、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嚴厲查處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生產和銷售假劣農藥、打擊生產銷售假劣肥料、無證生產經營、經營檔案不健全、包裝標簽不規范等違法違規行為。以各類農業投入品為監管重點,不斷強化關系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種子、農藥、肥料等重點產品的監管,穩定農資市場秩序,讓廣大農民群眾用上放心農資。截至目前,累計出動人員210余人次,檢查農資經營門店100余家,查處案件6起。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喆 實習記者 王潔 通訊員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