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記者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山東資本市場運行穩中向好,企業上市成效顯著,股權融資大幅增長,各類市場主體運行平穩,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山東轄區(不含青島)企業上市數量創近十年新高。
據山東證監局副局長張兆兵介紹,在注冊制背景下,山東轄區企業上市呈現“數量多、結構優”的特點。到目前已有18家企業首發上市,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水平,創近十年新高。不僅上市企業數量多,首發募集資金數量也創近十年新高,18家企業合計募集176.23億元,其中維遠股份募資40.65億元,齊魯銀行募資24.55億元,均進入全省IPO歷史前十名。
從結構上看,新增上市公司中,科創板5家、創業板6家、主板7家,11家公司可歸為新興產業,占比超過6成,傳統制造業占比高的上市公司結構逐步得以改善,也充分彰顯了新舊動能轉換取得的巨大成效。從分布上看,青州、汶上、利津等縣實現了上市公司零的突破,區域分布更加優化。從后備資源看,3季度末擬上市公司112家,其中已過會11家,在審核21家,在輔導80家,形成了“培育一批、輔導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推進格局。
在直接融資方面,前三季度,山東轄區各類企業股權融資合計452.77億元,同比增長59.48%,其中首發融資170.33億元、上市公司再融資268.10億元、新三板企業股權融資14.34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108.15%、36.86%、131.66%。公司債券融資方面,轄區企業在交易所市場發行的公司債券(含ABS)募集資金1819億元,同比下降3.17%,在去年大幅增長的基礎上基本保持了穩定。截至9月底,轄區企業發行的公司債券余額6165.88億元,債券融資作為直接融資的主要方式,較好地起到了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作用。
上市公司業績方面,截至9月底,山東轄區共有境內上市公司202家,總市值3.12萬億元,其中市值超千億的有4家,超百億的有74家。
從半年報情況看,在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的大環境下,轄區上市公司經營穩中向好,業績穩步提升,基本扭轉了疫情造成的被動局面,化工、鋼鐵、造紙、醫療等制造業上市公司,產銷兩旺,效益大幅增加。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報,截至6月底的195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01萬億元,同比增長26.64%;實現利潤總額1160.95億元,同比增長101.32%,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平均資產負債率(不含上市銀行)60.0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平均年化凈資產收益率7.9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上市公司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壓艙石”、“排頭兵”作用日益凸顯,較好地發揮了高質量發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此外,從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運行情況看,今年前三季度,山東轄區證券期貨機構經營較為穩健,主要風控指標均優于監管標準。截至9月底,山東轄區證券投資者開戶數1057.66萬戶,較年初增加146.97萬戶;客戶保證金余額484億元,同比增長26.99%;證券交易量合計11.49萬億,同比增長9.26%。期貨投資者開戶數為25.75萬戶,較年初增加1.44萬戶;代理交易額17.83萬億元,同比增長66.13%。
(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