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未來三年,青島的農貿市場這么布局!

    農貿市場是與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公益性配套設施,目前,我市七區共有正規農貿市場103處,現有農貿市場存在規模不足、分布不均衡、設施環境臟亂差、攤點群占路經營、市場公益性不足等問題,影響了居民的購菜體驗、城市環境品質。日前由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并委托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了《青島市農貿市場專項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專項規劃》,并對《專項規劃》草案進行社會公示。按照“公益性、便利化”的原則,科學合理引導農貿市場的規劃建設,逐步構建與青島“國際大都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目標定位相匹配的高品質農貿市場體系,切實保障民生。

    《專項規劃》規劃范圍包括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西海岸新區、即墨區,總用地面積5226平方公里。研究范圍為青島市域陸域范圍,總用地面積11295平方公里。規劃近期至2024年,遠期至2035年。

    【現狀】

    截至2021年7月,市內7區正規農貿市場共103個,達到中心農貿市場規模(5000㎡)的有37處。近年來農貿市場改造穩步實施,農貿市場標準化與智慧化水平不斷提高,自2017年起連續四年星級農貿市場創建,促進農貿市場新建改造五十余處。我市以交運集團運營為代表的國有農貿市場改造建設水平高,攤位與蔬菜物價實惠,管理完善,公益性突出。

    目前,我市農貿市場存在的問題和短板主要有:規模達標率約為50%,存在不足。青島市市內七區2.5萬人擁有農貿市場數量0.42處,達標率僅為 42%;市內七區農貿市場千人指標87平米 /千人(不含批發部分),達標率58%。市北區、李滄區農貿市場數量較充足,市南區、嶗山區、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即墨區的便民型農貿市場數量規模均存在不足。

    市內七區現狀農貿市場800米覆蓋率約為50%,市內三區覆蓋率約為84.29%,總體分布不均衡。市南西部,市北濱海歡樂城、雙山,李滄東部,嶗山麥島、金家嶺,紅島經濟區,西海岸

    區原膠南,即墨區藍谷等區域農貿市場建設滯后,需盡快補充完善。

    另外還存在部分農貿市場陳舊臟亂,存在安全隱患;國有化比例低,政府對市場調控力弱等問題。

    【目標】

    一、近期三年行動目標:

    近期按照“規范化、智慧化、便民化、特色化、高品質”要求,實現市區現有農貿市場改造全覆蓋,完善補充現存服務盲區,有效解決現狀居民突出需求。

    1、市區現有農貿市場改造全覆

    2、社區農貿市場1000米社區覆蓋率不低于70%

    二、近期建設三年行動:

    推進“農貿市場規范提升三年行動”,新建與改造同步推進,實現現有市場改造全覆蓋,逐步實現農貿市場“四化一高”目標。

    新建:結合現存農貿市場服務盲區,確定近期重點實施片區9片。

    改造:三年完成現有農貿市場改造80余處。

    三、2035年遠期目標:

    逐步構建步行10分鐘全覆蓋、高品質、公益主導的農貿市場體系,不斷滿足全市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1、建筑面積千人指標120-150㎡/千人

    2、新增公益型社區農貿市場比例70%以上

    3、社區農貿市場1000米社區覆蓋率不低于90%

    4、中心城區每2.5萬人擁有1處農貿市場

    【格局】

    市區農貿市場總體發展格局:

    針對青島市不同區域建設情況與農貿市場發展特點,將青島市劃分“存量更新區”“增補完善區”“城市拓展區”三個圈層,通過保留、改造、更新、新建等方式,逐步優化完善青島市農貿市場布局。

    存量更新區:

    結合老城微更新補齊短板,增補與品質改善并行。青島老城區范圍,主要包括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和嶗山區南部。該圈層規劃實施重點:

    推進現有老舊農貿市場的標準化、智慧化改造;

    結合舊城更新補充完善農貿市場,如立體化改造舊廠房倉庫、公交場站,回購回租閑置社區底商空間增補農貿市場;

    推廣智慧微菜場和小型生鮮超市等,鼓勵開通購菜公交專線。

    “增補完善區”與新社區同步建設運營,推廣復合型社區鄰里中心。主要包括城陽區、嶗山區北部、西海岸新區原黃島區域。該圈層規劃重點:

    逐步引導現有早夜市攤點群就近“退街入室”;

    嚴格按照本規劃落實農貿市場配套建設,與新建社區同步規劃、首期建設、同步運營;

    推廣高品質復合型鄰里中心模式,配建農貿市場。

    “城市拓展區”:優先解決新城住區配套農貿市場建設滯后問題。主要包括即墨區主城區與藍谷組團、西海岸新區原膠南區域。該圈層規劃重點:

    優先對已建社區、新型社區安置區、人才保障社區周邊增補便民型社區農貿市場;

    農貿市場與公共停車場結合,兼顧日常購菜與傳統大集使用;

    優化完善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功能與建設品質。

    【分區】

    市南區規劃策略:

    現狀閑置空間改造再利用;歷史街區通過微菜場、小型生鮮超市補充;增加至中心農貿市場的購菜公交專線。

    規劃中心農貿市場3處,社區農貿市場15處,共規劃農貿市場18(其中保留農貿市場5處,改造農貿市場2處,更新農貿市場1處,新建農貿市場10處),遠景預留3處。

    市北區規劃策略:

    重點改造提升現有老舊農貿市場品質,加強市場運營管理;加快實施歡樂濱海城、浮山后等區域農貿市場建設,解決市場缺失問題。

    規劃中心農貿市場3處,社區農貿市場15處,共規劃農貿市場18(其中保留農貿市場5處,改造農貿市場2處,更新農貿市場1處,新建農貿市場10處),遠景預留3處

    李滄區規劃策略:

    重點補充李滄東部農貿市場建設;改造提升中部老城區農貿市場品質;老工業更新區預留農貿市場建設空間。

    規劃中心農貿市場11處,社區農貿市場36處,共規劃農貿市場47處(其中保留農貿市場9處,改造農貿市場4處,更新農貿市場8處,新建農貿市場26處),預留13處。

    嶗山區規劃策略:

    重點對麥島、金家嶺等建成區結合底商、公交場站等空間補充農貿市場;未舊村改造區域高品質規劃建設農貿市場;沙子口、北宅等嶗山旅游區域結合旅游集散地鐵站點、碼頭等打造特色農貿市場。

    規劃中心農貿市場11處,社區農貿市場36處,共規劃農貿市場47處(其中保留農貿市場9處,改造農貿市場4處,更新農貿市場8處,新建農貿市場26處),預留13處。

    城陽區規劃策略:

    對現狀具備條件的早夜市攤點群退街入室或標準化改造為正規農貿市場;結合舊村改造先期配建農貿市場;與社區鄰里中心合并配建。

    規劃中心農貿市場18處,社區農貿市場56處,共規劃農貿市場74處(其中保留農貿市場4處,改造農貿市場2處,更新農貿市場4處,新建農貿市場64處),預留69處。

    西海岸新區規劃策略:

    農貿市場與公共停車場結合,兼顧日常購菜與傳統大集使用;早夜市攤點群退街入室。對現有臟亂農貿市場改造升級;結合新建社區同步建設標準化農貿市場;結合積米崖碼頭等建設特色海鮮市場。

    規劃中心農貿市場17處,社區農貿市場79處,共規劃農貿市場96處(其中保留農貿市場15處,改造農貿市場5處,更新農貿市場2處,新建農貿市場74處),預留90處。

    即墨區主城區規劃策略:

    重點結合十分鐘便民購菜圈補充社區農貿市場;對現狀具備條件的早夜市攤點群退街入室或標準化改造為正規農貿市場;對現有批發市場改造整治,批零結合即墨區中心城區規劃中心農貿市場5處,社區農貿市場24處,共規劃農貿市 29(其中保留農貿市場2處,改造農貿市場5處,更新農貿市場1處,新建農貿市場21處),預留11處。

    即墨區藍谷規劃策略:

    農貿市場與公共停車場結合,兼顧日常購菜與傳統大集使用;早夜市攤點群退街入室。結合鄰里中心、地鐵站點設置農貿市場;結合新建社區同步建設標準化農貿市場;結合七溝碼頭等建設特色海鮮市場。

    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