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百年金融底色刻畫城市“肖像”

    金融是讀懂當下中國的一個側面。

    從國際視野來看,亞太金融中心城市迅速崛起;以國內而言,新一輪城市之間的競爭,金融業成為大家瞄準的重點,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不斷提速的同時,中西部城市正在發力。無論是綜合實力還是未來潛力,青島憑借自身優勢和國家戰略在國內眾多城市中脫穎而出。站在“雙循環”的風口下,青島金融迎來一個關鍵的發展“拐點”。

    在青島金融業這幅版圖中,市南區是青島金融業長期以來的中流砥柱。依托對于金融業的長期布局,當前,市南區依舊是山東省金融機構最集聚、業態最豐富的城區之一。作為財富管理核心區,今年上半年,市南區金融業增加值實現149.8億元,占全區GDP的22.4%,主導產業地位突出;占全市金融業增加值的33.3%,位居各區(市)之首。百年青島的豐厚底蘊,成就了市南區深刻的金融底色。

    金融業的繁盛,是撬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杠桿”。隨著北上廣深等全國性金融中心地位的確立,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也已經進入跑馬圈地的時代。如何利用自身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求同存異,從歷史中走出、在創新中新生,是新時代下每一個區域謀求發展的必答題。

    “顏色金融”詮釋新時代含義

    1899年,青島市第一家外資銀行——德華銀行青島分行于在太平路設立;1908年,第一家民營銀行——東萊銀行在湖南路設立;1909年,第一家國營銀行——大清銀行青島分號于在中山路設立。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山路區域已發展成當時有名的“洋行一條街”。

    彼時的青島已然是山東乃至華北的金融中心。作為青島市金融業的發源地,市南區的金融業始終占據著重要位置。目前,國家開發行、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全部設在市南區。市南區擁有各類金融機構137家,約占全市的50%。其中分行級分公司以上的銀行機構29家、保險機構35家、證券機構43家、期貨機構23家,分別占全市總量的64%、52%、28%、52%。

    “未來市南區的金融定位,要進行全域化、國際化的開放。市南區30.01平方公里要作為金融業態的集聚區和輻射區,以及新金融業態的創新示范區,面向全球,面向全國進行全方位的開放?!睋鄭u市市南區副區長閻石介紹,“可以利用現在四橫三縱的地理格局,打造中山路百年金融底蘊的金融街,香港東路,香港中路的金融科技走廊,南京路、山東路、福州路的‘金融會客廳’,通過多元化金融業態的集聚和輻射,真正實現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核心功能區的金融功能,讓金融成為市南區在后疫情時代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和新引擎,推動經濟向更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

    在經歷了“區域金融中心”“青島金融街”等不同發展階段之后,市南區在轉型期迎來了“非常6+1”的全新定義?!啊?’是我們要打造現代金融的1個創新服務中心,‘6’是指我們有6個區域的定義。每個區域的金融業態,需要從多個層面來論述?!遍愂嬖V記者,“比如產能結合的樣板區,要根據市南區的資產評估和產業布局,用金融作為支持。像商品結算中心、供應鏈金融,就是圍繞航運貿易進行創新。”

    “區域是時尚、文化、旅游、消費的集散地,所以我們要大力發展消費金融,推廣數字人民幣等。我們還特別運用了三種原色的概念。其中,最重要的顏色是藍色?!遍愂硎荆扒鄭u是海濱城市,我們要把金融服務于海洋經濟。海洋經濟催生了藍色債券,通過資本市場向投資者籌集資金,以支持對海洋的環境、經濟和氣候效益有積極影響的項目,推動海洋保護和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第二個是國家關心的能耗問題,我們要大力推動綠色金融,青島銀行就曾發行過綠色金融債券,通過債券市場募集的專項資金,用于節能、污染防治、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清潔交通、清潔能源、生態保護和適應氣候變化六大類別。還有一個是紅色金融,為現代金融事業的開創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

    在綠色金融領域,市南區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創新發展綠色金融產品。其中,恒豐銀行首筆“碳中和”國內保理融資落地青島分行;郵儲銀行青島分行大幅提高綠色信貸投放,至9月底綠色貸款結余48.01億元。閻石告訴記者,“打造‘顏色金融’是市南區在產融引領打造樣本示范區的進程中一個重要的戰略計劃。在‘雙循環’格局之下,我們需要它更具活力地服務于實體產業和經濟的發展?!?/p>

    金融科技賽道短兵相接

    作為我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改革與開放,從一開始便刻在了青島的發展基因中。市南區恰好是體現青島開放與前沿的“城市封面”,特別是在金融領域,市南區的金融開放優勢始終“在線”。

    “目前,市南區擁有外資金融機構27家,占全市的77%。”據市南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孫欣介紹,“外資機構經營創新意識強烈。渣打銀行青島分行是最早設立專門團隊服務中小企業的外資銀行,以‘量身定做’的業務優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上的發展。東亞銀行青島分行積極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開發了‘東亞e企鏈平臺’,推出供應鏈金融再保理業務、海關電子繳稅等創新業務,提升客戶滿意并獲得了市場認可。中德安聯青島分公司今年上半年連續新開2家分支機構,銀保業務較去年同期實現翻番。同時,外資機構發展勢頭良好,部分機構陸續增資。青島意才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完成1.2億元人民幣的注冊資本金增資,實繳注冊資本金已達到4.9億元人民幣,進一步凸顯對市南區金融開放與營商環境認可?!?/p>

    通過近年的發展,市南區金融機構創新發展勢頭強勁。一系列政策發揮金融資源集聚優勢,支持金融機構服務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普惠金融?!稗r業銀行青島分行創新發展供應鏈金融,至9月末農業銀行供應鏈金融融資余額超10億元,較年初增長約7億元;中國銀行青島分行運用大數據等科技手段開展線上普惠金融服務,至9月底為普惠小微提供線上貸款超10億元?!笔心蠀^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王冰冰表示,市南區推動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德華安顧人壽青島分公司加快科技與保險的融合速度,通過數字化賦能達到增產、提效、降費、風控和提升客戶體驗的目的,已實現100%線上出單,并實現全流程數字化展業。

    “如何發展市南區的現代金融服務業,首先是對傳統金融的提質、增效,通過對傳統金融機構的大力集聚來實現它的輻射作用,增強它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遍愂J為,“重點打造新金融業態,包括現在開展的數字金融、金融科技、綠色金融,還有普惠金融以及消費金融,在打造新金融業態方面,利用自然稟賦和規劃進行新業態的多元化集聚和輻射,重點開展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服務?!?/p>

    作為未來金融發展的增長點,金融科技已成為金融中心的“標配”。搶占金融科技新賽道,青島不乏機遇。2019年10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健康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工作的批復》,青島正式成為全國13個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地區之一,同時獲批的還包括北京、上海、廣東、寧波等省市。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加大金融科技賦能經濟發展力度,加速金融科技與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有機結合,青島市還出臺了《關于促進金融科技發展的指導意見》,從打造金融科技生態圈、拓展金融科技應用場景、加強金融科技監督管理、強化組織協調和領導等四方面,著力推進金融科技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產業數字金融等領域應用發展,增強科技金融服務經濟發展能力。

    長江以北資本市場新高地

    從二十世紀初青島逐漸成為山東乃至華北地區的金融中心,到近年來青島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中心、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城市等,金融早已深深地鐫刻在這座城市的發展基因中,為青島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

    2021年9月,被譽為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晴雨表”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榜單發布最新一期,青島位居全球金融中心第38位,列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成都之后,領先于杭州、天津、大連、南京、西安和武漢。在“有望進一步提升影響力的15個金融中心”榜單中,青島排名全球第五位,國內列上海之后,北京、深圳、廣州等城市之前。

    截至今年,青島已連續十次進入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前50名。如何真正實現金融中心的目標,成為包括青島在內的各大城市面臨的挑戰之一。金融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各金融要素的匯聚。作為金融集聚區,市南區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占全市的40%和60%。截至今年8月末,中行青島分行本外幣各項貸款較年初增幅14.4%,較2020年初增幅42.15%,兩項增幅均列中行系統內36家一級分行第1位,有力支持了區域經濟發展;截至2020年,太平洋產險青島分公司承保金額約1.6萬億,服務團體客戶數約6900家、個人客戶35萬,為海爾、海信、青啤、青鋼、中車四方等青島當地企業常年提供保險服務,與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這些落戶在市南區的金融機構,構成了一幅層次分明、要素齊全的區域經濟活力“拼圖”。

    除了傳統金融機構迸發活力外,新興金融也在逐步發力,私募基金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敖衲暌詠恚袣W創新產業投資基金等33家創投風投機構落地。金融科技平臺逐步起勢。國家工信部聯合中科院共同設立的青島數字萬融科技公司和銀聯旗下銀航云科公司等山東區域總部相繼落地,將在數字金融、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發揮數字金融科技平臺業態集聚優勢?!睋心蠀^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劉鵬介紹,“供應鏈金融也在不斷創新。年初開始運營的華財商業保理,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穩健,為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揮更大的作用?!?/p>

    金融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人才和政策的支撐。去年11月,在新出臺的《市南區促進“雙招雙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20條》中,對促進金融業發展獎勵扶持政策進行了全面調整,突出對法人金融機構、外資金融機構、創投風投基金、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新金融業態加大了獎勵力度,支持企業上市最高獎勵提高到了1000萬元。今年以來,市南區向青啤財務公司、德才裝飾公司等企業共發放獎補1187萬元,亞太財險青島分公司等60余家新落地金融機構及企業,總注冊資金規模達25.7億元。今年6月,市南區制定出臺了《青島市市南區金融高層次人才專項實施細則》,加大引進培育金融人才力度,為金融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

    營商環境是檢驗一座城市活力與競爭力的標準。今年以來,市南區新增上市公司2家。其中,海程邦達于5月26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青島市今年首家上交所主板上市企業;德才裝飾于7月6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山東省建筑業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企業?!澳壳埃心蠀^擬上市種子企業已達51家,其中28家進入上市培育梯隊。積成電子已完成精選層掛牌輔導,區內多家企業正在有序推進上市計劃?!笔心蠀^金融產業服務中心主任周文玲告訴記者,“設立在動漫產業園的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經過三年的發展,入駐機構已達47家,建成2000余家青島市企業信息資源庫。今年以來開展上市培訓、項目路演、企業家沙龍等各類活動24場,參加人員1400余人次。9月,膠東經濟圈上市公司董秘聯盟成立,首期膠東經濟圈擬上市企業資本市場培訓活動在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舉辦,基地將逐步成為立足青島、輻射整個膠東半島都市圈的資本市場交流中心和金融人才聚集地,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下一步,市南區將緊抓北交所設立契機,加大對區內新三板掛牌企業、新物種企業以及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的培育引導,推動在符合條件的交易所上市。

    “我們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打造長江以北的資本市場新型高地。”閻石認為,“我們將從市南區的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出發,全面引進與資本市場主體相關的各種金融機構,開展各種沙龍、教育、培訓,以及對企業上市的一站式保姆式的服務,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直接融資的環境。”

    區域經濟起勢“競速”新金融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經濟發展的血脈。在金融業領域,上海始終走在國內前列。

    隨著上海明確提出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目標,以及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建信金科等一批金融科技龍頭企業在滬相繼設立,人民銀行的監管沙箱和數字人民幣也在滬開始試點,上海金融機構更自發成立了金融科技產業聯盟,進一步促進產學研投用的融合?!渡虾H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推動金融“數字化”轉型,增強金融科技全球競爭力。依托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總體布局,促進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聯動發展。金融科技中心全球競爭力明顯增強,助推城市數字化轉型。

    成都自2017年首次入選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榜單以來,位次持續攀升,知名度和影響力逐漸得到全球認可。資料顯示,近年來,成都加快建設立足四川、服務西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西部金融中心,金融業發展駛入快車道。2020年,成都金融業增加值2114.81億元,同比增長7.7%,對GDP增長貢獻率達21.4%。截至2020年末,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4.36萬億元、4.11萬億元,全年新增上市公司上市過會企業19家,居中西部第一。

    上海和成都分別代表了我國華東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金融業的發展水平。城市間聚焦的熱點也大多集中在金融科技、金融“數字化”轉型等方面。青島相對于北上廣來說,仍有不小差距。從2020年發布的“中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50強”榜來看,內地城市金融競爭力分層明顯。分區域來看,50強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浙江、廣東、江蘇等省份上榜城市數量居前。青島在榜單中位列第19位??梢灶A見的是,未來,在金融要素等多個層面,各城市間的競爭將更加殘酷。

    在“群雄逐鹿”的態勢下,青島提出到2035年實現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的遠景目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青島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9%,金融業稅收占全市稅收比重超過10%;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突破2.2萬億元和2.3萬億元,半年新增貸款超過去年全年的四分之三,連續21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金融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撐力不斷增強。到2025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超過120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7.5%左右,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超過33000億元和33500億元。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倚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