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全文如下。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為人類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生產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態環境和獨特別致的景觀文化。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生物多樣性保護已取得長足成效,但仍面臨諸多挑戰。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切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有效應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挑戰、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為目標,扎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持續加大監督和執法力度,進一步提高保護能力和管理水平,確保重要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和生物遺傳資源得到全面保護,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積極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二)工作原則
――尊重自然,保護優先。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遵循自然生態系統演替和地帶性分布規律,充分發揮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避免人類對生態系統的過度干預,對重要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和生物遺傳資源實施有效保護,保障生態安全。
――健全體制,統籌推進。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發揮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統籌協調作用,完善年度工作調度機制。各成員單位應著眼于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聚焦重點區域、領域和關鍵問題,各司其職,協調一致,密切配合,互通信息,有序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分級落實,上下聯動。明確中央和地方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事權,分級壓實責任。中央層面做好規劃、立法等頂層設計,制定出臺政策措施、規劃和技術規范等,加強對地方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責任,上下聯動、形成合力。
――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發揮各級政府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主導作用,加大管理、投入和監督力度,建立健全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長效機制,提高社會各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自覺性和參與度,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良好氛圍。
(三)總體目標
到2025年,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和國家戰略區域的本底調查與評估,構建國家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和相對穩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8%左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4.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7%左右,濕地保護率達到55%,自然海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數保護率達到77%,92%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得到有效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有所改善,生物遺傳資源收集保藏量保持在世界前列,初步形成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機制,基本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政策、法規、制度、標準和監測體系。
到2035年,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規、制度、標準和監測體系全面完善,形成統一有序的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全國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實現根本好轉,森林覆蓋率達到26%,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60%,濕地保護率提高到60%左右,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8%以上,典型生態系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全面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顯著改善,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可持續利用機制全面建立,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公民自覺行動,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綠色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