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當日,貝殼研究院發布了《2021社區居家養老現狀與未來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我國目前有65.5%的老年人獨立居住(一個人居住或與配偶同?。?,與子女同住比例逐漸下降,即使在80歲及以上高齡群體中,獨立居住占比仍高達48%。
其中,獨居老人中六成與子女住在同一城市,21.3%與子女住在同一社區。80歲及以上高齡獨居群體與子女居住同一社區的比例更高。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到1.91億人。根據預測,2025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數量將突破2.1億,到205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有望達到3.8億。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如何讓老年人安居,讓他們在舒適的生活空間里享受每一天的安心與滿足呢?
近半數老人到家需步行25級臺階
根據貝殼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約54%的老年人現居房屋建成超過20年,80歲及以上老年人中約15%現居房屋房齡達到40年。長久的生活習慣與周圍鄰里的密切關系,在老年人看來,老房子雖有不便,但相較搬家所需成本和面臨新環境風險挑戰,他們更愿意慣性依賴。
隨著身體狀況轉變,樓層高低愈來愈受老年人所關注。調研數據顯示,約三成老年人住在平房,住樓房的老年人中約30%住在獨門獨戶樓房。相對來說,高齡老人更多住在一般樓房中,而超過1/4的低齡老年人住在獨門獨戶樓房。居住樓房的老年人在出行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需求更高,約80%受訪者理想居住三層及以下,且對電梯和無障礙通道等設施要求迫切。
居住樓房的老年人多數住在中低層,其中兩成住在底層,80歲及以上居住樓房的老年人近七成住在三層及以下,而居住在二層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僅約12%稱有電梯。值得關注的是,居住樓房的老年人中,56.86%的老年人表示沒有無障礙通道,而在既無電梯也無障礙通道的老年人中,近半數需步行超過25級臺階才能到家。
就此,青島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嶗山分局章錫年表示:“在電梯使用過程中,安裝錯層入戶電梯比較不方便,特別是有身體特殊期情況的老人,還需要再爬半層樓,因此在平常的宣傳中,我們努力讓更多的老百姓認識到平層入戶的好處?!?/p>
改善老年人的出行方式,除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給長者帶來隨時隨地的便捷安心是現代社區服務的核心之一。記者從君一控股了解到,君一控股從社區大堂開始,就設計出許多針對行動不便的老年業主的功能細節,如世紀觀邸等項目,社區大堂無障礙通道或無障礙電梯,可確保乘坐輪椅也能輕松出行,單元大堂入口都是無臺階、與小區地面持平的。
近8成受訪者活動頻率日均一次以上
貝殼研究院在“分鐘城”系列專題之老年社區的調研中顯示,老年人出行頻率并不低,近8成受訪者在社區內或附近活動的頻率為一天一次或一天多次。老年人對公共服務設施有多元化需求,戶外活動占比最高,69.4%的老年群體曾在社區及附近散步或戶外鍛煉;其次是休閑娛樂活動,為47.4%;再次是生活物料采買活動,為44%;此外,老年人對社區醫療服務項目的需求強烈,包括健康監測、送醫拿藥、家庭醫生等。
據了解,為了讓老人們鍛煉身體,不受天氣影響,君一控股就在車庫中打造出全時活動場所、社交場所。據相關人士介紹,“比如海尚府項目在地下車庫中心區域,專門開辟了一個“全時地下活動場”,精裝修并引入綠植、空調新風、休憩座椅等,為業提供全時、全氣候(雨雪、降溫)室內活動場所,無論是散步、帶娃,甚至是跳廣場舞,全都能滿足;在青島珺璽,就設計了采光天井,天井下方設置了休憩空間,業主在地下車庫也能感受到陽光。”
智慧家居改善居家養老痛點
報告提到,居家養老仍是中國老年人首選。據統計,44.5%的老年人傾向住在普通居民小區,他們能夠從社區參與中獲得最大化養老需求和心理滿足。但社區軟硬件建設不適應老齡化發展趨勢,室內安全性問題是擺在居家養老老年人面前的痛點之一。
與此同時,46.4%的老年人認為室內居住空間缺少必要扶手,46.3%認為室內地面光滑易摔,42.8%認為廁所或浴室不便,42.8%表示室內未安裝呼叫或報警裝置。部分老年群體也面臨居住空間舒適性不足問題,表現在室內日照通風不好、室內居住狹窄等。
對此,君一控股方面向記者表示,“現在,企業已經比較注重在一些項目的臥室、衛生間、小區公共區域配置緊急呼救按鈕,一旦意外來臨,物業能夠及時響應,確保能第一時間給予幫助;云璽等項目,引進海納云智慧車庫場景,解決車庫地面易結露、老人易滑倒等痛點?!?/p>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 記者 于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