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敏感的經濟先導指數,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的變化是研判景氣度變化的重要依據。最新公布的9月PMI指數快速下滑至49.6%,比前月下降了0.5個百分點。這是PMI在疫情復蘇以來首次跌破50榮枯線。
A股反應更為敏感,近一月滬深兩市雙雙下挫,此前表現強勁的高端制造業領跌,暗示出制造業企業盈利或面臨較大阻力。
究竟是哪些因素拖累了制造業?
對PMI分解后可以發現,制造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環比下滑1.4個百分點、0.3個百分點,分別下行至49.5%和49.3%。生產下滑主要是受到今年“雙控”達標考核時間臨近以及拉閘限電的影響,這兩個因素對高耗能行業影響巨大,是導致生產指數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
更需要注意的是需求,而且是內外需同步收縮。出口方面,9月新出口訂單指數較上月繼續下滑0.5個百分點,下滑至46.2%,已連續五個月低于臨界值。新訂單指數的持續走弱,預示著明年年初的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需求預期不佳會導致企業主動壓降產能,間接影響到就業、收入增長等問題。新訂單增速回落,根源在于成本高企。近期企業價格指數環比轉升重回近四個月高點,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上升2.2和3個百分點,分別升至63.5%和56.4%,原材料價格上漲擠壓中游制造業利潤,并開始向下游傳導,但并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夠像高端白酒一樣具備定價權,成本壓力如果無法轉移,只能主動限產。
當前市場擔心經濟存在滯漲風險,A股制造業板塊大幅下跌,反映了這種憂慮。近期全國能源緊缺現象嚴重,多地拉閘限電。石油、煤炭、化工等原料價格漲幅明顯,短期持續在歷史高位震蕩,成本壓力難以快速解決。但從長期看,由于采掘業產能正在逐步恢復,能源生產景氣度回升,未來大宗商品價格有望逐步回落。
經濟滯漲容易出現資產泡沫,資產價格遠高于內在價值,一方面會引起GDP虛假繁榮,另一方面也會增加經濟不穩定的潛在風險,因此在近期召開的一系列經濟決策會議中,我們讀出了“穩”字的重要性。
9月29日,央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房地產金融工作座談會,要求金融部門要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準確把握和執行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3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提出“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9月17日,發改委印發《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提出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但同時亦強調堅決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
整體看,四季度工業生產、投資和外需均面臨逆風而行的考驗。盡管近期“雙控”政策出現微調,但工業生產壓力整體尚未明顯緩解,房地產周期整體下行趨勢已經較為清晰,這會導致投資和金融數據繼續走弱。另一方面,美聯儲醞釀貨幣回籠,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外部需求預期不佳。中國制造業不易,且行且珍惜。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