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報道,10月9日,天眼查顯示,新氧近日新增多條開庭公告,包括鞠婧祎、吳奇隆、華晨宇、張哲軒、張恒等明星起訴新氧,案由皆為網絡侵權責任糾紛。
更早以前,還被王一博、張藝興、李易峰、張雨綺等明星起訴。起初,新氧還曾在微博致歉并解釋,初衷是希望通過明星照片將晦澀的醫美知識通俗易懂地傳遞給消費者。但新氧這些年并沒有改。為了吸引人們的眼球而寫的大量低級的題目,通過這種營銷手段來博取流量的新氧,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
期初,剛剛成立的新氧只是一個為用戶提供整容、微整形、激光美膚的在線交流問答、點評和特賣服務。因為平臺具有大量的使用反饋,為有相關需求的用戶提供參考依據,也幫助美容整形機構與用戶建立聯系,被人稱為“醫美界的小紅書”。
但簡單的分享無法商業變現,因此很快上線了美麗日記和電商業務,成為醫美服務在線預約第一平臺。借著風口,新氧不僅成為首家實現盈利的互聯網醫美平臺,還于2019年5月2日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上市。
一個原本為消費者提供交流和分享的平臺,被商業化之后,迎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在2019年,有媒體曝光新氧平臺入駐的部分醫美機構銷售違禁肉毒素等藥品,用戶的"美麗日記"、評價也存在造假刷評現象。
此外,平臺所提供的醫美機構數據也存在質疑,有細心的網友發現,按照平臺數據,某位醫生竟然每天至少完成33臺大大小小的手術,堪稱天方夜譚。
盡管平臺用戶內容造假,營銷數據存疑,新氧還在朝著錢疾馳。
大把大把的錢投入到營銷當中,激起了非??捎^的水花。財報數據顯示,新氧廣告商入駐帶來的信息服務收入占據總營收的比例逐漸上升,從2018年一季度的61.75%一路上漲到2021年一季度的77.25%。從增速上來說,營銷力度不斷加重,平臺信息服務收入同比增速同時不斷上升。平臺能夠提供最精準有效的導流效果,醫美機構也格外倚賴這些平臺,因此即使投入巨額的廣告費用也在所不惜。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歸根究底還是因為醫美界本身就存在著亂象,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醫美相關投訴達到7233起,較5年前的483件整整增加了14倍。
由此可見,醫美機構需要大量客源維持運營、中介平臺瘋狂渲染容貌焦慮從中賺取信息收費,醫美機構和平臺日益壯大的同時,為此買單的是被忽悠上手術臺的消費者。
明星起訴維權只是揭開了醫美帷幕的一角,其背后所涵蓋的,也不僅僅是企業營銷手段的問題。鋪天蓋地的網紅和浩如煙海的資訊,直播間里的巨額打賞,互聯網社群推動的容貌焦慮,造就了旺盛的消費市場。將美麗變為一種經濟,本身是社會發展的結果,但這種經濟必須在正確的價值觀中運行,才能使美健康發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