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解決垃圾處理終端難題!青島10處鎮級生活垃圾終端處置站已全部開工

    近日,記者從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獲悉,2021年市辦實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計劃創建200個示范村,目前已全部完工,完成率100%。同時,全市10處鎮級生活垃圾終端處置站已全部開工,開工率100%,完工8處,完工率80%。

    據了解,目前我市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全面推行“分類投放定點、分類收集定時、分類運輸定車、分類處理定位”的四分四定處置模式,通過生活垃圾源頭減量,使村莊更加美麗整潔、居民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分類投放推行村“兩委”干部包片

    據悉,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發揮黨建引領和村“兩委”作用,推行村“兩委”干部包片,黨員聯戶示范引導、網格管理、垃圾分類積分制管理和激勵機制,激勵村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模范帶頭蔚然成風,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逐步形成。

    膠州市深入踐行“黨建引領·垃圾分類532”工作模式。將黨建引領作為垃圾分類工作的重點,實行垃圾分類“五亮”制度,助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高標高效開展。

    西海岸新區則通過“西海岸新區垃圾分類”公眾號,組織鄉鎮黨員干部、村兩委成員參與村莊生活垃圾分類站桶指導活動;萊西市建立了市、鎮、村三級監督管理隊伍,選拔專職分類督導員,形成了鎮街干部包村、村黨員干部包戶、督導員入戶的網格化監督管理體系,實行市級月考核、鎮級周檢查、村級日巡查的三級考核制度,逐步實現農村全方位的監督網絡。

    分類收集實現定點定時

    目前農村地區分類收集方式主要有兩種:定時上門收集和定點定時集中投放兩種,各區市結合自身不同情況和百姓意愿,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收集方式。

    其中,嶗山區農村社區2021年共撤桶并點200余處,建設密閉式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廂房(站)35座;城陽區7個涉農街道已有56個社區設標準化四分類垃圾房100處,撤桶并點986個;即墨區在農村建設480余處垃圾分類收集房,由垃圾分類收集員進行分揀督導,提高了垃圾分類準確率;西海岸新區2021年已完成撤桶并點村莊678個,實行上門收集村莊190個,每戶配置入戶二分類桶村莊260個,建設密閉式分類投放收集房80處。

    運輸車輛實現分類管理

    2021年各區市加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資金保障力度,增配垃圾分類運輸車,保障分類收集、分類運輸。

    嶗山區嚴格規范分類收運,開展“牽線織網”行動,推廣“公交式”收運模式,目前服務農村社區的前端分類收集和外運車輛共計61部。持續推行廚余垃圾日間收運、其他垃圾夜間清運;西海岸新區投入3051萬元配備分類運輸車輛,目前廚余垃圾轉運車96輛、其他垃圾收運轉運車122輛、有害垃圾車10輛,實現全區生活垃圾日產日清。

    城陽區從“三規一督”入手,改革全區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建立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收轉運模式,從規范收集方式、規范運輸車輛、規范收運作業入手,加大垃圾分類第三方考核和執法監督力度,有效杜絕收運過程中“前端分類、后端混裝”現象。按照“一種垃圾一種車輛收運”要求,配齊各類運輸車輛150輛,統一在車身噴涂清晰、醒目的分類標識,合理安排各類收運線路31條;即墨區農村地區配置前端垃圾分類電動三輪收集車1700余輛,實施村級分類收集運輸。配置廚余垃圾分類運輸車19輛,其他垃圾運輸車103輛,有害垃圾車5輛,實現各類生活垃圾分類運輸。

    分類處理實現源頭處理

    生活垃圾分類,終端是關鍵,沒有終端的有效處理,前端垃圾分類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為解決垃圾處理終端難題,2020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全面啟動鎮級垃圾終端處置站建設。

    2020-2021年累計已建設20處鎮級生活垃圾終端處置站、100處村級廚余垃圾處理終端,形成了機器制肥、陽光漚肥、生物菌種制肥等三種廚余垃圾就地處理方式。

    其中平度市東閣街道采取兩次四分法進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重點對廚余垃圾進行就地堆肥處理,每月產出6000斤成熟肥料,廣泛用于土壤改良、果樹種植;膠州市在農村社區采用陽光堆肥房、庭院堆肥箱、不銹鋼箱體、好氧堆肥桶等多種堆肥設施,通過就近、就地處理,最終實現生活垃圾源頭減量,資源化再利用;萊西日莊鎮溝東新村和東莪蘭村鎮級廚余垃圾終端處置站采用高溫好氧發酵、生物多效堆肥、生物除臭等技術,通過混合發酵菌對廚前垃圾和農業果蔬垃圾進行堆肥處理,產出符合要求的有機肥就地還田,增加葡萄等瓜果有機肥力,實現廚余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目前通過示范引領,其他村莊也積極行動起來,積極探索農村“濕垃圾”不出村。

    下一步,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將進一步積極探索農村廚余垃圾就地消納辦法,完善長效管護和常態化監管機制,全力打造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青島模式”,努力讓農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