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建筑業加碼“減碳” 提速零碳社區勢頭漸顯

    近日,中德生態園技術中心斬獲被動房公共建筑國際大獎,成為中國地區唯一獲獎建筑。至此,青島嘗試從多“點”上尋求低碳實踐示范,開始實現突破。據悉,青島作為全國第二批低碳試點城市之一,其中就包括開展近零能耗建筑試點示范,打造零碳社區。在率先實現碳達峰的路上,建筑領域的減碳已成為青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一環。

    圖為中德生態園被動房技術中心

    4年“減碳”上千噸

    日前,位于西海岸的中德生態園技術中心項目憑借高效能的“綠色標簽”,躋身2021“被動房建筑獎”,斬獲國際被動房領域的最高榮譽獎項。據悉,該項目通過運行節能運行模式,項目保持低碳運行,在滿足高度舒適的前提下,每年節約電費約55萬元,運行4年來累計減少碳排放約1000噸。

    “作為低碳示范單體建筑,技術中心以屋面太陽能+立面光伏+景觀光伏多形式結合,打造新型建筑光伏一體化。項目采用‘光、儲、直、柔’新型配電系統,實現近零能耗建筑零碳能源的更高效利用?!睋械律鷳B園被動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綜合業務部部長于正龍介紹,項目融合無線通信、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機器視覺、生物特征識別、移動終端、數字孿生、BIM集成等在內的新型智慧科技,建設基于物聯網的智慧樓宇,近零能耗建筑自身技術再升級,“主動式提升”賦值“被動式技術”,建筑性能大跨度提。據于正龍介紹,項目運行4年來,在滿足高度舒適度前提下,每年節省電費約55萬元,4年累計減少碳排放約1000噸,通過制定合理的節能運行模式,確保了項目低碳運行。

    在這座生態園內,從辦公區,到住宅區,再到教育配套設施,綠色低碳的標簽無處不在。中德生態園森林幼兒園項目,是一座2020年10月建成的超低能耗建筑幼兒園,據了解,該幼兒園實現了室內恒溫恒濕,無需主動制冷制暖就能保證室內的舒適無塵,給孩子們提供了舒適健康的環境。同時,已開建的中德未來城項目內規劃建設體量為100萬平的超低能耗建筑,實現了超低能耗建筑從“示范建筑”到“示范城區”的飛躍發展。另外,園區內已開工建設包括辦公、酒店、住宅、學校等多種類型的超低能耗建筑項目,完成了超低能耗建筑從“單點示范”到“多類型建筑推廣”質的突破。

    據悉,中德生態園作為青島被動式建筑的地標,近年來斬獲多項榮譽,先后獲得德國被動房研究院(PHI)被動房認證、國內綠建三星認證、國家綠建創新獎一等獎,是亞洲體量最大、世界功能最復雜的通過德國PHI權威認證的單體被動式建筑。作為國家首批低碳城(鎮)試點,青島中德生態園通過給整個城鎮碳排放設置“天花板”,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率先打造開放式社區,推廣可持續建筑、被動房、零碳房屋、泛能站等低碳技術,實施合同能源管理等系列工作,正在努力打造成全國園區建設發展的范本。

    試點多個零碳社區

    實現“雙碳”目標,離不開新技術的支撐,依托海洋資源優勢,青島正通過多個零碳社區試點,探索特定范圍內的零碳方案。

    2020年,青島率先啟動了“零碳社區”項目——青島奧帆中心,這一項目占地面積約45公頃,總建筑面積22.7萬平方米。據了解,項目將利用海水源熱泵、太陽能光伏光熱、風力發電、污水源熱泵、工業余熱回收等清潔能源技術,對區域范圍內10座建筑的能源系統進行能效提升,因地制宜地進行系統更新改造。項目建成后,初步測算可實現每年8663噸二氧化碳減排,并促進光儲直柔、海水源熱泵、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控制系統等技術的推廣。根據規劃,在3到5年時間內,奧帆中心將實現低碳、近零碳直至零碳的發展目標。

    除了奧帆中心,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域也將建成清潔能源綜合供能領域的示范項目。這一區域總占地4.2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約500萬平方米,項目完成后每年可折合減少標煤消耗8323噸、二氧化碳排放22472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綠色低碳項目的政策扶持,除了住建部之外,還包括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因此,探索綠色金融支撐體系建設,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應用,也是青島的重點工作之一。根據《關于加快推進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的實施意見》,青島正在推動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項目實踐,探索建立支持綠色城市建設的綠色擔?;?、發展基金,并構建與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的聯動機制等。今年,青島已先后開出了全國首張超低能耗建筑性能保單、“減碳?!苯ㄖ澞鼙kU保單,發放山東省首筆1000萬元“碳中和”貸款和首筆5億元“碳中和”債券。

    蘊藏新的發展機遇

    相關數據顯示,從建設到運營,建筑行業碳排放是名副其實的碳排放“大戶”,建筑領域的減碳已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一環?!敖ㄖ\行碳排放占國家總碳排放的20%左右,如果計算隱含碳排放,則接近40%?!敝袊ㄖ茖W研究院建筑環境與節能研究院院長徐偉表示,為實現建筑碳達峰碳中和,最主要措施就是推動新建建筑實現超低能耗建筑。對于建筑領域而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對于全行業轉型發展,是挑戰也是機遇。

    2020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發布的《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提出,到2022年,當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70%,星級綠色建筑持續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斷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斷完善,裝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穩步提升,綠色建材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2021年1月8日,住建部發布《綠色建筑標識管理辦法》,該管理辦法中對綠色建筑標識星級做出規定:綠色建筑標識授予范圍為符合綠色建筑星級標準的工業與民用建筑,標識星級由低至高分為一星級、二星級和三星級3個級別。各地也出臺了相關文件,明確了綠色建筑的發展目標。從中可以看出,裝配化建造方式、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新型建材等,都蘊藏了不少發展機會。

    裝配式建造方式對于綠色建筑的推進意義重大。相比傳統建造方式,裝配式建筑方式可使每平米建筑面積用水節約65%,能源節約37%,鋼材節約2%,木材節約85%,垃圾減少59%,污水排放減少65%,生產施工過程中基本消除了粉塵和噪音對環境的影響,最終實現綠色、低碳、節能、環保施工。近年來,像是萬科、碧桂園等不少企業已經在裝配式建造方式的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圖為由青島森林金屬制品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鋼筋“小接頭”。

    此外,一些節能部品也有望迎來新發展機遇。在青島膠州,一家致力于新型鋼筋連接技術研發的企業,憑借鋼筋“小接頭”,一舉拿下17項發明專利。據了解,該技術制定了“模塊化預制、整體吊裝連接”的行業標準,成為裝配式建筑、模塊化建造工法的創新熱門產品。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雯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